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内容简介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呈上升和低龄化趋势, 农村地区也日益突出。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给国家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指南”从加强预防的角度出发, 强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并涵盖了卒中单元、急诊诊断处理、急性期内外科治疗、并发症防治和早期康复等内容。编写过程始终以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为依据, 并借鉴了国内外近期公布的脑血管病及相关疾病防治指南的内容。本书适用于二、三级医院的神经科医师、内科医师、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和预防保健工作者,同时对于脑血管病患者和关注自己健康的人们也具有指导意义。编辑本段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第三节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第一节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第二节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第一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 第二节脑梗死第三节脑出血第四节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五节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第一节颅内压增高第二节肺炎及肺水肿第三节血糖改变第四节吞咽困难第五节上消化道出血第六节尿失禁与尿路感染第七节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第八节心脏损害第九节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十节水、电解质紊乱第十一节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第十二节脑卒中继发癫痫第十三节褥疮第十四节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 1995 年) 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编辑本段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已上升至第一、二位, 农村地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脑血管病死亡列第三位, 90 年代后期升至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 200 万人; 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 150 万人; 存活的患患者数( 包括已痊愈者) 600 ~ 700 万。目前,全国每年因本病支出接近 200 亿元人民币, 给国家和众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二节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国内有研究显示: 在控制了其他危险因素后, 收缩压每升高 10mmHg , 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 49% ,舒张压每增加 5mmHg ,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 46%. 一项中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 随访 4 年后, 降压治疗组比安慰剂对照组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 58%. 建议: (1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居民预防脑卒中的意识, 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 建议≥ 35 岁者每年测量血压 1次, 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 2~3 个月测量 1次) ,以调整服药剂量(见表 9)。(2 )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 )各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一定规模的示范社区,定期筛查人群中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恰当的治疗和随诊。(4) 对于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 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见附录Ⅱ-1)。二、心脏病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 2 倍以上。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患者每年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为 3 %~ 5%, 大约占血栓栓塞性卒中的 50 %。建议: (1 )成年人( ≥ 40 岁)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 (2 )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 (3 )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但必须监测国际标准化比( INR ) ,范围控制在 ~ ;对年龄> 75 岁者, INR 应在 ~ 之间为宜;或口服阿司匹林 50~ 300mg/d ,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见表 9)。(4 )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50~ 150mg/d ,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三、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增加 2 倍。建议: (1 )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和糖化血浆白蛋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同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一致(表 3 、表 4)。(2)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
脑血管病一级二级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