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名词解释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遗传: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1. 染色体: 在细胞分裂时, 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 DNA 分子。 2. 姊妹染色单体: 二价体中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单体。 3. 同源染色体: 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 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4. 超数染色体: 有些生物的细胞中出现的额外染色体。也称为 B 染色体。 5. 无融合生殖: 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认为是有性生殖的一种特殊方式或变态。 6. 核小体( nucleosome ): 是染色质丝的基本单位, 主要由 DNA 分子与组蛋白八聚体以及 H1 组蛋白共同形成。 7.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 :指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大小、形态特征和数目。 8. 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 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联会过程中形成的非永久性的复合结构,主要成分是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central element) 向两侧伸出横丝,使同源染色体基因: 可转录一条完整的 RNA 分子, 或编码一条多肽链; 功能上被顺反测验或互补测验所规定。 2. 复制子(replicon) :在每条染色体上两个相邻复制终点之间的一段 DNA 叫做复制子。 3. 简并(degeneracy) :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4. 转录:以 DNA 为模板形成 mRNA 的过程。 5. 转译:以 mRNA 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6. 端粒( telomere ) :染色体两端的染色粒。端粒的存在使正常的染色体端部不发生愈合,保持正常形态结构。 7. 启动子( promoter ): DNA 分子上结合 RNA 聚合酶并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区域。在许多情况下还包括促进这一过程的调节蛋白结合位点。 8. 增强子( enhancer ) :远距离调节启动子以增加转录速率的 DNA 序列,其增强作用与序列的方向无关, 与它在基因的上下游位置无关, 并且有强烈的细胞类型依赖性。 9. 终止子( terminator ) :促进转录终止的 DNA 序列,在 RNA 水平上通过转录出的终止子序列形成柄-loop 结构而起作用。又可分为依赖于ρ的终止子和不依赖于ρ的终止子两类。 10. 遗传密码: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顺序的核苷酸顺序,特定的氨基酸是由 1 个或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 11. 中心法则(centraldogma) :遗传信息从 DNA → 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以及遗传信息从 DNA → DNA 的复制过程。 1.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 单位性状: 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 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3. 等位基因(allele) :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位点相同, 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4. 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 : 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 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5. 不完全显性(plete dominance) :是指 F1 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6. 共显性(co-dominance) :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 F1 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 ABO 血型和 MN 血型。 7. 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间的杂交。 8. 基因型(genotype) :也称遗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的组成,是性状发育的内因。 9. 表现型(phenotype) : 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 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10. 一因多效(pleiotropism) :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现象。 11. 多因一效(multigenic effect) :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 1. 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 2. 交换值(重组率) :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3. 基因定位: 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4. 符合系数: 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 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5. 干扰(interference)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6. 连锁遗传图(遗传图谱) :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定下来,并绘制成图的叫做连锁遗传图。 7. 连锁群(linkage group
遗传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