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谚语
民间的谚语
民间的谚语1
一毛不拔。
一回生,两回熟。
三锥子扎不出血来。
先小人,后君子。
刀子嘴,豆腐心。
光打雷,不下雨。
不怕慢,就怕站。
雨,在麦收季节雨水多)。
64、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65、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66、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九九杨花开;十九燕子来;九九再九九,麦子入了口。
67、吃了端午粽,棉衣完全送。
68、春雷响,万物长。
69、夏作秋,没得收。
70、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头(指农历,立秋一般在六月二十日前后至七月初)。
71、楝子开花吃燎麦(接近成熟)。
72、冷收麦,热收秋。
73、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
74、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上满集(农历七、八、九月分别是核桃、梨、柿子的收获期)。
75、三月八,去种瓜。
76、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77、早雾晴,晚雾阴(早上起雾预示晴天,傍晚起雾预示着天阴)。
78、枣发芽,种棉花。
79、惊蛰闻雷果似泥(惊蛰节这天听到雷声,这年雨量大,丰县地高亢,将丰收)。
80、瓦块云,晒死人。
81、三星对门,门口坐人。
82、四月不拿
扇,急煞种田汉。
83、立秋三天遍地红(指高粱成熟)。
84、立了秋,挂锄勾。
85、麦怕清明连夜雨。
86、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87、立秋三场雨,麻布褂子高挂起。
88、交了七月节,夜寒白天热。
89、大雨将要到(缸为丰县农家装水的容器,一般缸外不会湿,湿为反潮现象,民间称穿罗裙)。
90、七月半,八月半,蚊子还在脚下串。
91、乌龙打霸,不阴就下(指夜晚看到一片云横穿银河,将为阴雨天)。
92、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93、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94、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95、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96、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97、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撒辣菜。
98、雨吃绛(虹),下一丈;绛吃雨,下一指(指下雨的云把虹盖住,雨下的大,虹逐渐扩大,下雨的云退缩,雨下的小)。
99、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100、春雨满街流,收麦累死牛。(.)
101、晚稻全靠伏天长。秋热收晚田。
102、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时不宜迟。
103、人往屋里钻,稻在田里窜。
104、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民间的谚语3
1、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2、小腿拧不过大胳臂。
3、打开天窗说亮话。
4、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5、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6、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7、乖僻自是悔误必多;萎惰自是家道难成。
8、人累一盆水(洗脚);马累一盆料。
9、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 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10、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
11、树大不分枝不就顶天了。
12、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13、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4、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15、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
16、一回相见一回老,百岁曾无百岁人。
17、天上众星皆拱北,世间无水不朝东。
18、身上衣少怨天寒。
19、山高皇帝远,客去主人安。
20、说话人短,记话人长。
21、小鞋难穿。
22、一人难唱一台戏。
23、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24、一人踏不倒地上草,众人能踩出阳关道。
25、略尝辛苦方为福。
26、水火不能同炉。
27、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 洛夫斯基
28、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沙泥。
29、条条大路通北京。
30、团结则存,分裂则亡。
31、三节梳头两节穿衣,七十二计走为上计。
32、团结就是力量。
3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34、工作从高起步,生活从低起步。
35、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36、四十不浪五十浪,六十正在浪头上,七十狼起来压倒炕。
37、牛皮不是吹的,罗锅不是偎的,丫丫葫芦不 是勒的,泰山不是堆的,脸上麻
民间的谚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