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御宴,吃不完得“兜着走”.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御宴,吃不完得"兜着走"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和金漏匕(食器)记者 李韵摄
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商代皿方•(音雷,酒器)记者 李韵摄
御宴,吃不完得"兜着走"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和金漏匕(食器)记者 李韵摄
湖南省博物馆藏的商代皿方•(音雷,酒器)记者 李韵摄
陕西刘家洼出土的青铜匝(音仪,盥器,用之倒水洗手)记者 李
韵摄
陕西韩城出土的凤鸟纹蚕(音禾,酒器)记者 李韵摄
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肆(音甲,饮酒器)记者 李韵摄
【守望家园】
中国饮食文化中有一种现象:以“吃不完"来显示主人的盛 情。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在今天已是常态;其实在古代,也并非 统统倒掉,有时是要打包的。古代打包的法则,也有大小的区别, 有“礼包”,也有“罚包”。帝王甚至还有“怀归令”,吃不了 要“兜着走”,御宴上曾有过这样的规矩。
一些人常常以肴馔的量来定义筵宴的丰盛程度。宴席的准备 都是以“吃不完”作为标准的,这也是判断主人盛情的一个标志
O 吃不了怎么办? ——打包。古代打包的法则,也有大小的区别, 有“礼包”,也有“罚包”。帝王甚至还有“怀归令”,吃不了 要“兜着走”,御宴上曾有过这样的规矩。
这样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代。周代有许多食礼仪规,将各类 筵宴的细节规定得仔仔细细,从这些礼文中我们可以读到打包的 情节。以《仪礼-公食大夫礼》为例,所谓“公食大夫礼”,为 国君宴请他国使臣的宴饮之礼。宴饮的程序是:国君先派大夫去 宾馆迎请使臣,告以将行宴饮之事。使臣三辞不敢当,最后要跟 着大夫到达宴会之所。这时宴会的准备工作自然早已开始,大殿 上陈列着七鼎、洗盘和匝等器具。座席铺正,几案摆好,酒浆和 馔品也已齐备。国君身穿礼服,迎宾于大门内。宾主揖让再三, 答拜接连,然后落座。
很快膳夫和仆从献上鼎俎鱼肉和醯(音西,醋)酱,这些馔 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一定规范,不得错乱。有经学 家根据《仪礼》上的详细记载,将“公食大夫礼”所用饮馔的陈 列格式进行了复原研究,十分壮观,而且非常有条理。最后献上 的是饭食和大羹,摆设完毕,大宴开始。宾主又是互拜一番,宾 祭酒食,开始进食。
宴饮结束,使臣告辞,国君送于门边。膳夫等人则将没有吃 完的牛、羊、豚肉块盛装起来,一起送到来使下榻的宾馆。残肉 剩饭包送客人,即使是他国使臣,吃不了也得“兜着走”,这在 当时显然不会被看成是不尊重使臣的举动。这算是“礼包”,是 食礼规范的动作。
在古代,肴馔可以打包,茶饮也可以打包,唐代就有这样的 例证。据《云仙杂记》说,觉林寺僧志崇饮茶时按品第分为三等, 他待客以“惊雷荚”,自奉以“萱草带”,供佛以“紫茸香”。 他以最上等茶供佛,以下等茶自饮,中等茶用于待客。他的中等 茶也一定有特别之处,有客人赴他的约会,都要用油囊盛剩茶回 家去饮,舍不得废弃。喝不了,兜着走,也是太珍贵了的原因。 这油囊就是一个防渗布袋,功用与当代塑料袋相同。
古代官员有机会赴御宴,自然觉得风光无限,有时还会设法 悄悄带回一些馔品,让家人品尝。悄悄地,就当是窃食吧

御宴,吃不完得“兜着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148 KB
  • 时间2022-07-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