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写作要点
(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瞧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
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得技巧。)
第一课:对仗
诗得前提就就是联语,就就就是俗称得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
lo平仄得分别: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言与七言绝句得“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得音律。但就就是, 也不就就是固定不变得,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得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 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得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 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得口诀。
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 即每句中除第一与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就就是犯孤平。孤平就 就是不允许得,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就就是缺乏音乐美。
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 声字,即可拗救。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就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 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就就是 “惧暴风呼啸”,就就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调与三仄脚问题。就就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就就是诗 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二、绝句对仗
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就就是否用对仗完全就就是自由得,不强求。
1、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得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
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2、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得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
例如: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3、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得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
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与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4、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得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
例如: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 起承转合
绝诗只有四句,讲究“起、承、转、合”得章法,就就是古今诗人遵守得基本规律。首句 为“起”,即起始;第二句为“承”,即承接;第三句为“转”,即转折;末句为“合”,即收 合。
起承转合得章法,它并不就就是由谁来规定得,而就就是诗人们在作诗实践过程中不断 总结、不约而同遵循得,就就是自然形成得,这说明诗歌就就是不需要以形式来套诗人得;直 到元朝时代,才有人对律绝诗歌得章法结构进行了总结。具体得技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 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掌握这四句话得要求,绝句就能写好。“起、承、转、合”有四种形式, 举例归纳如下:
(一) 并列式。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此诗四句,每句单独表意,各写一景,如四幅图画并挂,又合为一体,分而不散, 合而不杂,远、近、高、低,任人所视,各得其妙。
(二) 承接式。如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 水流无限似侬愁。”此诗首二句各写一景,上说山花,下说江水;第三句承首句,系由“山桃红 花”生发出来;第四句承第二句,系由“蜀江春水”生发出来。四句诗两两并列,对应承接, 结构严整,格调清新,颇具民歌特色。
(三) 转折式。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此诗首二句写辞白帝、下江陵,第三句忽然转写猿声,垫一步作转折,然 后收合。第三句转折很妙,使通首精神飞越。
(四) 因果式。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 夫婿觅封侯/此诗第一与第二句,第三与第四句,互为因果;首两句与三四句,又为因果:即 少妇因“不知愁”,故“上翠楼”;因“见柳色”,故“生后悔”(教夫婿觅封侯)。又因“上 翠楼”而“见柳色”,因果关连,结构严谨。
四、 律句对粘
凡句式符合平仄两两相间得,其中只有一个单,或在句尾,或得句中。合乎这一组合原则 得就就就是律句,不符合这一组合原则得就就就是拗句。
五言律句有四种:
平起式:A 平平仄仄平 a平平平仄仄
仄起或:B 仄仄平平仄 b 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句也有四种:仄起式:A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起式:B 平平仄仄平平仄 b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面已介绍了什么就就是“律句”与律句得几种类型。两个律句构成一联,上句叫出句, 下句叫对句。所谓对,就就是指同一
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