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构建
姜文静 张红霞
【Summary】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日趋成熟和不断壮大,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诞生恰恰迎合了这一背景。笔者分析了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制,确保社会组织发展的独立化、专业化和规范化。长期以来,我国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即社团组织由政府发起倡议建立,建立之后又要接受政府的指导,甚至极个别的社会组织直接由政府出面管理,社会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二政府”的作用。这种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分离、管理混乱的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独立原则,这一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原有体制亟待变革。有鉴于此,相关部门积极吸收、借鉴、创新先进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大胆想法,加快了政社分离、管办分离的速度,逐渐将业务职能部分与行政管理部门相剥离,有利于提升社会组织的工作效率、减少官僚化作风、体现专业意识和服务特色,实现社会组织的规范发展、专业发展。
其次,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源优化配置。枢纽型社会组织大多是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内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社团组织,同时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和业务能力也都名列前茅。加之该类组织一般都工作、战斗在本行业第一线,对行业动态、时代潮流和最新发展趋势都能从宏观上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把握,因而其做出的决策和决定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尤其是与
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相比,这一点最能体现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优势。因此,由洞悉行业内部情况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来统筹规划该行业的发展,减少了盲目性、失误率,提升了准确性,确保了决策、行动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有效地传达并落实到工作中去。同时因地制宜地结合自身特点对行业内部的社会资源进行了整合和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资源浪费、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再次,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为广大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解决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与普通社会组织相比,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从机构建制到人、财、物的储备等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在本地区、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他们在自身不断壮大的同时,可以为同类型、本地区的其他相对较小的社会组织在项目、资金、科技、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从而促进本行业的公共社会资源共享,加快这些中小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于孵化、催生一系列新型的社会组织,对带动行业发展和整个社会结构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各种不同社会组织的监管,促进社会组织积极向上、健康有序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较为健全、发展思路清晰明了,又因其创新力、执行力、抗风险力较强,因此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反观一些普通的社会组织,不仅在组织规模、发展速度方面存在劣势,更重要的是其在民主管理、财务透明、内部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漏洞,极其容易遭遇信任危机而遭到淘汰。而枢纽型社会组织则恰恰可以发挥其在引导、扶植中小社会组织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促使他们由小变
大、由弱变强,并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逐渐站稳脚跟,对整个
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体系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