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纳兰容若的诗词加翻译5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纳兰容若的诗词加翻译5篇
纳兰性德二十四岁时将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时社会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佳人却依然贪睡。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寄语给那催促鲜花盛开的和风丽日,到我的绿窗边上来与我一起拨弄琴弦。
注释
①“惊晓漏”二句:意谓清晓,漏声将人惊醒,但却依然贪睡。
②酿花:催花开放。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翻译/译文
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寂寞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象朦胧起来。(世人皆醉我独醒)\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你此指容若本人,自言自语)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回忆自己凄凉的一生。
注释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
词牌名:忆王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
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
强把心情付浊醪。读《离骚》。愁似湘江日夜潮。
翻译/译文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昨天晚上刮了一夜西风,今天起来一看,蕉都凋残了,满眼的花儿草儿也都打了蔫了。——我也打了蔫了,心情很差,那,怎么排解坏情绪呢?干脆,去喝酒好了,“强把心情付浊醪”。浊醪(láo),就是浊酒。
光喝酒也不是个办法,一边喝酒一边看书吧。看什么书呢?看《离骚》,用《离骚》来“洗尽秋江日夜潮”。
赏析/鉴赏
这首小令别看短小,所有意象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诸家注本往往忽略平凡无奇的前两句而不加解释,其实,对这首词来讲,《离骚》是一个主题,全部句子都在围绕着这个《离骚》。明白了这个主旨,我们重新再看一下:
“西风一夜剪芭蕉,满眼芳菲总寂寥”,这也许是写实,也许不是,这个景象正是《离骚》的一个主要意象:“众芳芜秽,美人迟暮”。接下来“强把心情付浊醪”,容若去借酒浇愁了,这也和《离骚》有关吗?——当然有关,只要一联系下一句的“读《离骚》”,就知道这里的关系何在了。
古人喝酒、读书,有两个很著名的典故,一是“《汉书》下酒”,和《汉书》有关,这里不讲,另一个就是“痛饮酒,熟读《离骚》”。一般只要一说喝酒,如果接下来要说读书的话,读的这个书往往不是《汉书》就是《离骚》,这已经是文人传统中固定的文化符号了。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夜读《离骚》。读出一心难耐孤楚。纳兰如是。也是时为三秋。窗外西风吹荡了一整夜。风过芭蕉林,声声入耳成苍凉。本已是凉时,又有呜咽风声,午夜梦回时分,他便觉心中愈加寂寥。是有一种幽愁暗恨在心底。于是,他便夜夜孤坐对青灯,难以成眠。入了秋,四下里皆是枯色暗调,黄叶天黄叶地,看在眼里,更是别有一番忧愁滋味在心头。
素有“借酒消愁”一说。是为男子,执一壶酒,抛却世景之萧疏人情之寡淡,倒也姿态潇洒。却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因他心中郁结深久,那愁便也似住在身体当中,难以消却。于是,他便

纳兰容若的诗词加翻译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ama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