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利多卡因湿敷联合地塞米松静滴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2% 利多卡因湿敷联合地塞米松静滴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关键词】 2% 利多卡因湿敷联合地塞米松静滴防治化疗性静脉炎化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静脉滴注是化疗药物的主要给药途径。但是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静脉给药很容易出现静脉炎。血管损伤后增加病人的痛苦, 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在化疗期间防治静脉炎的发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使用 2% 利多卡因湿敷联合地塞米松静滴在防治化疗性静脉炎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3 年5 月至 2006 年8 月于本院住院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共 245 例。平均年龄( ± )岁。其中男性 150 例, 女性 95例; 肺癌 112 例, 胃癌 98例, 淋巴瘤 35 例。采用的化疗药物有:阿霉素、环磷酰胺、健择、 2 顺铂、诺维本、 5- 氟脲嘧啶以及长春地辛等。 方法 分组按肿瘤种类,从每种肿瘤患者中各随机抽取 4 名患者组成一组, 例数多余者随机进入任何一组. 再随机抽取4 组分别进入 A、B、C、D组, 每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和化疗药物种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处理方法 A 组:输注化疗药物前不作任何护理处理,按医嘱给药; B 组:输注化疗药物前用 2% 利多卡因 5ml+% 氯化钠溶液 20ml 浸湿无菌纱布 2 块在离静脉穿刺点上 2~3cm 处, 沿血管方向覆盖至化疗结束后 10min ;C组: 输注化疗药物前用地塞米松 5mg+% 氯化钠溶液 100ml 静脉滴注;D组: 输注化疗药物前同时使用 B 组和 C 组的处理方法。 血管选择 4 组病人均选取上肢弹性好, 管径粗、直、回流通畅, 并避开关节、神经和韧带附近的静脉建立输液通路。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所 3 规定的标准[1] ,Ⅰ度: 局部疼痛, 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样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 局部疼痛, 红肿或水肿, 静脉有条索样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 局部疼痛, 红肿或水肿, 静脉有条索样改变,可触及硬结。 观察的指标静脉炎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以及各组发生静脉炎程度的频数。 静脉炎消失判断以患者疼痛消失、红肿消失视为静脉炎消失、缓解。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用 软件分析。设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见表 1 由表 1 所见, A 组与 B、C、D 组发生静脉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 、 、 ,P均 。 B、C 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 , )。B、C 与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分别= 、 ,P均 )。 4 各组静脉炎发生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的比较见表 2 由表 2 所见, A 组与 B、C、D 组静脉炎的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分别= 、 、 ,P均 )。B 组和 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P0

2%利多卡因湿敷联合地塞米松静滴防治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panghuang6
  • 文件大小75 KB
  • 时间2017-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