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立校创新兴校 1 汽车工业学院创新教育规划简易版(初稿) 王盛章目录第一部分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第一章职业学校创新教育浅述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目标和内容第四章创新教育开展条件第五章可能遇到的问题第六章成果应用第二部分学校创新经济产业集群规划浅见第一章形势分析第二章规划目标第三章具体措施第四章预期效果创新立校创新兴校 2 序我校的职业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闻名遐迩,堪称职业教育的典范。几十年的风雨发展,在我一个本乡本土的外行看来,我校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初创时的职业中专时期;二是升格为汽车工业学院时期。可以说无论哪个时期都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而生的。没有改革开放,没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就没有我校的今天。当然,生生死死的职业学校很多,没有我校历届校领导的高瞻远瞩和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没有全体教职员工在创业初期的团结奋斗,我校也不会成为今天职业教育界的常青树。我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义务教育,但十分关注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近在咫尺的我校。不仅仅是因为有众多的同学身在其中,更是因为我觉得。虽说现在我们正向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迈进,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有发达的实体经济支撑才能将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转化为社会财富。而发达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支柱的装备制造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因此我坚信发展和壮大职业教育必定是我国的长期国策。职业教育还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曾几何时,我们为国家的巨大的贸易顺差和巨额的外汇储备而欢欣鼓舞。如今我们都意识到,这曾经的成就如今反而成了一个严重的累赘。长期依赖出口贸易的经济结构出现了问题。积累的巨额外汇缺乏有效的保值增值投资渠道, 我们买什么什么就贵,没办法只能购买美国国债,这反而被美国绑架。国际经济一低迷,我们就得打喷嚏。现在我们都明白出口、投资、消费这拉动经济三驾马车均衡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出口、投资都是我国经济的强项,唯有消费是短板。促进消费需要老百姓兜里有钱,因此提高收入和稳定就业就成了我国创新立校创新兴校 3 经济强身健体的需要。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以来,已经把促进消费和稳定就业提高到了国家意志的高度。稳定就业对于职业教育依然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提高收入,拉动消费对职业教育是否利好值得商榷。但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在转型。这会对职业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目前,我们看到新经济的代表马云受到了国家领导高规格的关注,鼓励小微企业的政策不断释放,创客群体的兴起等等一切信号都表明一点,国家正鼓励全民创业,鼓励创新经济的发展,来提高居民收入, 稳定就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这些措施很可能会消耗掉一部分原本应该进入职业教育的人力资源,从而加剧职业学校对逐渐减少的人力蛋糕的争夺。我从中嗅到了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想如果我们与时俱进, 把握到位, 不仅会迎来我校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还会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正是我参与我校发展进程的原始动机。我想,如果我们通过创新教育,能给企业提供具有更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素质的员工,结果将会怎样?如果我们通过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能给学生提供进入工厂和自主创业两种选择,结果将会怎样?如果我们能把那些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符合创新经济特征的自主创业留在校内孵化或者参股,结果又会怎样? 焉知未来职业教育的“哈弗”不是汽车工业学院? 借用李宁的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创新立校创新兴校 4 第一部分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第一章职业学校创新教育浅述恕我不做一般性阐述。针对职业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可行性谈一点个人看法。我教授的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搞发明创造和参加科技竞赛。 1. 通过专业培训,开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技巧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 通过动手实践,巩固、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国家专利的申请,让学生了解专利申请的一般流程,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增强知识产权意识。 ,提高学生和学校的知名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竞技经验。 5. 通过传授美国通用、日本索尼等知名企业的研发技巧,培养具有初步研发能力的学生,提升学校输送到企业的学生的竞争力。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我认为核心还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更有竞争力,更具发展潜力。通过高素质学生的培养和输送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上面介绍的是我的工作范畴,下面我要分析的是我的工作对象—学生。学生的素质是我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他们大多是传统应试教育领域的“失败者”。要么考不上高中,要么考不上人们传统心目中的所谓的“好大学”。多数人认为他们是差学生,可能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在我眼中,他们都是好材料。创新教育的特质决定了更适合此类教育的
职校创新教育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