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知识培训
伴随着新年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席卷全国,作为冲在人民安危第一线的警务人员,褪下战袍也只是血肉之躯,巨大的应急和工作压力之下,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濒临体力和心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知识培训
伴随着新年而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席卷全国,作为冲在人民安危第一线的警务人员,褪下战袍也只是血肉之躯,巨大的应急和工作压力之下,可能有很多人已经濒临体力和心理的极限,此时此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的自助
一、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介绍
二、 流行病学特点
三、 临床表现
四、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五、 健康干预
内 容 提 要
一、 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特点介绍
冠状病毒亚科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加上这次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7种,大多数冠状病毒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相关冠状病毒及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可引起肺炎、甚至重症肺炎,且可在人际间传播,
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
热敏感,大部分消毒剂可
有效灭活病毒,但氯己定
不能有效灭活病毒,应避
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
毒剂,
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病毒、MERS 病毒同属于冠状病毒这个大家族,是「兄弟姐妹」,基因序列有很多一样的地方,但不完全相同,传染性与 SARS 相比有待确定,致死率按照目前来看较 SARS 较低,但是不排除病毒变异的可能,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进而成为传播源,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二、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存在粪-口传播可能性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感染后病情较重,儿童及婴幼儿也有发病
潜伏期
一般为 3~7 天,最长不超过 14 天,潜伏期内可能存在传染性,但无症状病例传染性较弱
宿主
野生动物,可能为中华菊头蝠
三、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但部分患者发病时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有的症状轻微,要特别关注,重症患者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临床特点
实验室检查方面,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降低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肝酶、肌酶、肌红蛋白和D-二聚体升高,可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多种标本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胸部影像学的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
临床特点
临床诊断
1、疑似病例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 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有聚集性发病或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学关联, ,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需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2、确诊病例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四、 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 采样时间间隔至少1天 ,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五、 健康干预
相关知识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可疑感染者或确诊感染者有过如下接触情形之一: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相关知识
对于密切接触者,需要在家进行医学观察,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随访,
观察以下这些体征和症状:
1、发烧,每天两次测量您的体温,
2、咳嗽,
3、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
4、其他需要注意的早期症状包括畏寒、身
新冠肺知识宣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