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安排7篇1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学问,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三项教化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教化和形势教化,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胜利。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仔细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刚好发觉问题,刚好解决。
5、复习阶段,要仔细制定复习安排,细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引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实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阅历。常常向老老师学习,常常听课。
7、仔细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刚好补救。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驾驭基本的历史学问,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务,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依次视察历史发展和改变,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相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实力,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实力。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对历史做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接着深化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学问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化和实力培育,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育,激励学生主动探求新学问,提高学习素养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其次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育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爱好,提高学生的表达实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实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缘由,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进度
七年级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从我国的远古居民讲到魏晋南北朝。每课的内容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新教材主要全面贯彻基础学问、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三项教化目标,以历史发展的线索、重大事务和人物、经济、文化的重要史实为重点。本学期共二十周,第十八周进行年度统考,除去考试周,共大约有三十二个课时左右,其中新课讲授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四个课时。
详细支配如下:
第一周至第五周1~6课共6个课时
第六周至第八周7~11课共5个课时
第九周期中复习2个课时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第三单元(12~17课)共6个课时
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第四单元(18~22课)共5个课时
第十六、十七周期末复习及统考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安排7篇3
一、教材分析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学问,实力培育和思想教化三项教化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育创新实践实力。本学年接着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实施素养教化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养教化的关键在老师。因此我安排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
2、老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作为课堂训练,从而改进评估教学;
3、组织学习某一历史人物进行正确客观的评价,培育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看问题的实力;
4、教育学生理解记忆学问点。切忌死记硬背;
5、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感受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