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语故事
小学成语故事1
春秋末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常常发生争夺权势,相互兼并的斗争,有一年,赵简子(赵国国君的的先人)带兵歼灭卿大夫范吉射,灭范氏全家。范家从今门庭冷落。可是门前仍挂着一只大钟。有一个贪财的人望见这个大钟, “杀鸡取蛋”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为了急于得到某种利益,毁坏了产生这种利益的根本,可以说是“杀鸡取蛋”。
小学成语故事6
疾雷不及掩耳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进攻黄河流域的马超和韩遂,把马超战胜。马超要求割地求和,曹操不答应,占据渭口后修筑工事后,表面答应议和,暗中养精蓄锐,接着以疾雷不及掩耳之势向马超突然攻击,将丝毫没有防范的马超打得大败而逃。
【出处】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 《六韬·龙韬·军势》
【说明】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方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比方事情来得突然
【近义词】迅雷不及掩耳
【成语示列】他们或者未必起身,给他们个疾雷不及掩耳,拿了就走,必不使一名漏网。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七回
小学成语故事7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常常侵扰晋国的边疆,要派兵灭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需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当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短暂存放在虞公那里罢。”晋献公接受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宝贵的礼物,忽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挡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挚友,莫非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虞国。
果真,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歼灭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方双方关系亲密,相互依存。
小学成语故事8
一钱不值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肯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许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爱接近他。
灌夫喜爱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结婚,他喝了不少酒。一会,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说:“我不能喝满杯。”灌夫见他不愿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田汾还是没有乾杯。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曾任边疆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
灌夫心里原来有气,望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马上骂灌贤说:“我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日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特长,或是一无所取,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譬如那些对自己人高傲无礼,对外人却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我们都可以叫它为“一钱不值”。
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里的故事: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经常用一些好玩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原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
小学成语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