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的知识点总结篇一:基础会计重点归纳会计基础重点归纳第一章总论 1、会计计量: 会计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货币量度。 2、会计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就是会计主体, 例如: 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单位。 3、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包括: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4、会计监督包括: 参与经济决策、预测经济活动、监督经济过程、考核经营业绩等方面。 5、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 6、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1 。服务对象不同 2 。处理依据不同 3 。处理时态不同 4 。计量单位不同 5 。质量标准不同。 7、会计作账的基本前提: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4 。货币计量。 8、会计作账的基本制度: 1 。权责发生制: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应当负担发生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记入利润表;凡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 。收付实现制:凡在本期实际以现款付出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在本期收入中获得补偿均应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现款收入,不论其是否属于本期均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 9、、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 。可靠性 2 。相关性 3 。明晰性(可理解性)4。可比性( 横向, 纵向)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7。谨慎性 8 。及时性 10、会计六大要素:1。资产 2。负债 3。所有者权益 4。收入 5。费用 6 。利润( 123 为静态要素, 456 为动态要素)。资产: 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的特点: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11 、会计恒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资产= 权益(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 利润= 收入- 费用 12 、会计要素的计量: 1 。历史成本 2 。重置成本 3 。可变现净值4 。现值 5 。公允价值 13、会计核算方法( 流程):1。设置会计科目和帐户 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 4。登记账薄 5。成本计算 6。财产清查 7。编制会计报表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 1、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 。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 。是设置账户的基础 3。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4。是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的基础3、会计科目分类: 1 。按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 2 。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共同类(新会计准则)。 4、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 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结果的载体。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T”字形账户。 5、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6、会计科目表是按流动性强弱来排列的。 7、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8、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区别和联系: 1 。联系:两者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根据科目开设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 。区别: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在实际工作中,对两者不加严格区分,而是相互通用。第三章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 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法特点: 1 。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记录,可以清晰的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2 。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 。对一定时期账户记录的金额,可以通过试算平衡的方法,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 以记录和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信息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1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2 。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 3 。收入、费用成本类期末一般无余额。 5、资产类、费用成本类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及收入类借方记减少贷方记增加 6、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7、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复合会计分录) 编制的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及其账户 2 。确定涉及哪些账户, 是增加
基础会计的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