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才无德话庞统
张香玉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可谓是一个有才学之士,不论是赤壁大战中巧授连环计,还是耒阳县任上日断百案,无不显示出庞统过人的才学。司马徽老先生曾扬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此“凤雏”者便是庞统。然而,这有才无德话庞统
张香玉 在《三国演义》中,庞统可谓是一个有才学之士,不论是赤壁大战中巧授连环计,还是耒阳县任上日断百案,无不显示出庞统过人的才学。司马徽老先生曾扬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此“凤雏”者便是庞统。然而,这些只强调了庞统有才学的一面,仔细分析庞统的人品与德性,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窃以为,庞统才有余而德不足,德之不足是其一生致命的弱点,也是制约其事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周瑜死后,鲁肃说自己“碌碌庸才”,极力向吴主孙权推举庞统“就业”。面试的时候,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竟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意思说他样样都精通。当孙权问及才学“比公瑾如何”时,庞统居然用带有嘲笑的口气,说他的才学“与公瑾大不相同”,言语中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一个尚未出道之书生,对于能够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数十万大军的东吴大都督,不仅没有谦恭的语气,居然极含蔑视之意,可见其狂妄自大之一斑。有才能又谦虚方是一个人的美德。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诸葛孔明先生是何种品德:孔明出访回来,听说刘备安排庞统做县令后,向刘备进言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听听,不能说诸葛亮没有才学,可人家是何等的谦虚,这就是庞统做人的差距!接下来,庞统在东吴落聘后,又到刘备处求职,可他见了刘备之后仍然傲慢无礼,“长揖不拜”,所幸刘备是个老好人,不跟庞统计较,还开恩给了他一个耒阳县令做。没立寸功,又是初投,给一个县令当当,可以说刘备很够意思了,可庞统心里却很不满意,竟然想“玄德待我何薄”。无功受禄,应当心存感激,有真才实学正好可以借助县令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才干,怎么能埋怨“老板”对自己“薄”呢。你不做事,谁知道你有多大本事?再说了,如果小事都做不了,谁敢给你做大事呢?正常人决不会有这种想法,而庞统之所以如此,正是其妄自尊大的心态使然。更有甚者,庞统到耒阳县上任后,有一次张飞奉命前往视察,庞统因完成了一些被自己拖延的本职工作而骄傲无比,口出狂言说:“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其狂妄自大之品性暴露无遗。
其次是疏懒成性,渎职失职。不论什么时代,只要你在官厅谋职,都要遵纪守法,勤于政事。可是庞统却不然,“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这种局面不是一天两天,竟长达百余日之久。甚至在张飞亲自视察耒阳县时,庞统仍“宿久未醒,犹卧不起。”当张飞“教县令来见”时,“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试想,这样的县令,能说不是渎职吗?虽说在张飞的现场督办下,庞统完成了被他自己拖延几个月的工作,但渎职之过无法推卸。在我看来,庞统之失职,起码有二:一是当官不做事,混官,连基本的职责都不履行,只顾自己吃喝玩乐,更谈不上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好耒阳县的工作了;二是心里没有人民,百余日不理政事,沉迷酒局之中,不顾人民死活,使“县事尽废”,若这次把西川搞定,这个头功将是盖世的。重大渎职且不说,堆积几个月的案子不理,不仅会造成冤情更冤,还会助长黑恶势力抬头,给社会
有才无德话庞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