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拾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50例行PCI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法检测a-羟酸脱氢酶(a-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检测仪器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分析仪。另取1份静脉血标本,于2h内采用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并检测P2Y12反应。分别于术前、术后72h采用美国GEMAC1200同步十二导联心电仪检测T波峰末间期(Tp-e)值、Tp-e/校正QT间期(QTc)值,走纸速度25mm/s。Tp-e是梗死相关导联T波最高点开始至T波终点。采用Bazett公式进行校正QT间期。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肌酶谱水平Tp-e值、Tp-e/QTc值及血小板功能。记录两组患者出血风险、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心 肌酶谱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术后CK、CK-MB、a-HBDH、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见表1。
-e值、Tp-e/QTc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p-e值、Tp-e/QT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术后Tp-e值、Tp-e/QTc值低于对照组(P<),见表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观察组患者术后血小板聚集率、P2Y12反应低于对照组(P<),见表3。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出血风险发生率9例(%),高于对照组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例(%)低于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见表4。
3讨论
目前急诊PCI术已成为治疗STEMI最快速、有效的方法,临床血管开通率高达90%以上,且创伤较小【6】。但有研究发现,PCI术中放置球囊、支架时不可避免地对血管壁造成损伤,可能诱发形成不稳定斑块,造成支架内血栓形成,、心源性猝死等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围术期应重视抗血栓治疗【7】。
负荷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是目前急诊PCI术前的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可抑制血小板异常聚集,术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可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8】。但氯吡格雷是一种前体药物,口服后经过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转化后才具抗血小板活性,起效缓慢。加之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不同患者对氯吡格雷的生物转化效率差异较大,导致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效果差异也较大,尤其是氯吡格雷抵抗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更大【9】。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