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方法 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所有患者乳腺癌手术后均皮肤破损或标记不清, 保持皮肤的干燥及清洁。③放疗后:遵医嘱指导用药, 注意皮肤的保护, 禁止抓挠皮肤, 涂抹促进性消毒药物[4]。④心理护理:患者经历从健康到癌症疾病的转变, 加之放化疗及手术的创伤, 最终造成反应冷淡, 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 出现心理上的抑郁、焦虑、脆弱等。基于此, 护士需避免患者产生过度担忧, 主动讲解放射中配合要点、原理及操作过程等。给予患者理解及同情, 并介绍同类患者恢复的效果, 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5]。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放疗后皮损程度、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采用QLQ-C30评分进行判定, 评分越高, 表示生活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判定, 结果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皮损程度共分为5级, 0级:无变化;Ⅰ级:滤泡样暗红色斑、脱发、出汗减少;Ⅱ级触痛性或鲜红色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级:皮肤褶皱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Ⅳ级:溃疡、出血、坏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QLQ-C30评分对比 对照组护理前QLQ-C30评分为(±)分, 护理后QLQ-C30评分为(±)分;观察组护理前QLQ-C30评分为(±)分, 护理后QLQ-C30评分为(±)分;两组护理前QLQ-C30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护理后观察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放疗后皮损程度对比 对照组放疗后皮损程度0级0例、Ⅰ级17例、Ⅱ级35例、Ⅲ级8例、Ⅳ级0例, 观察组放疗后皮损程度0级0例、Ⅰ级39例、Ⅱ级20例、Ⅲ级1例、Ⅳ级0例, 观察组放疗后皮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对于护理不满意14例、一般26例、满意20例, %;观察组对于护理不满意2例、一般22例、满意36例, %;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乳腺癌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造成乳腺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特征, 是一种发生在人体乳腺上的恶性肿瘤。当前临床上对其治疗中多选择放射治疗方式, 但是在放射治疗后会有不同程度皮肤损伤出现, 对患者放疗后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6]。为此, 本研究探究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 对照组护理前QLQ-C30评分为(±)分, 护理后QLQ-C3

标准化皮肤护理对乳腺癌放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王善保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