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硬化症诊断与治疗
解放军耳鼻咽 喉科争辩所 杨伟炎
301
h L定义
■耳硬化症是以原发性迷路包囊骨海绵样
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因病变侵 才巳咅巨位与范围不同,]腐床特征可表现为: 隐匿型;传导性聋:耳硬化症诊断与治疗
解放军耳鼻咽 喉科争辩所 杨伟炎
301
h L定义
■耳硬化症是以原发性迷路包囊骨海绵样
变性为病理特征的内耳疾病,因病变侵 才巳咅巨位与范围不同,]腐床特征可表现为: 隐匿型;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及混 合性聋。局部伴有眩晕病症
■颁骨病理片
■耳硬化症病灶特征:骨迷路包囊灶性骨质吸
收,
髓腔扩大,
呈海绵样变,
骨、成骨现象可同时存在
、活动型,・
III
二、中间型,・
III
管増多,
破骨细
管削减,有核细
三、静止型,骨
内间隙为新骨代
胞与成骨细胞同
胞居多,破骨细 胞极少
III
细胞削减
三、混合型,病 灶不同部或同一 视野内有两种以 上病理变化
4发病率
.欧美临床统计:〜% 额骨 病理发
现:81/1161,%
.我国尚无统计数字:我院5/2400
. 一般认为:白人〉黄人〉黑人
■男女比例: 1:
■发病特点
进展性、
传导性听力减退,
■高发年龄:20〜50,顶峰在30〜40间
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可有家族史
■硬化病灶的位置
.双侧受罹者 >80%
.鎧骨足板前边缘 70〜90%
.蜗窗部及蜗管
20 〜40%
.内听道前下边缘
(靠骨迷路)少量
■ 1735年Volelva首先觉察一例聋人的後骨
固定
■ 1893年Politzer在颗 骨病理觉察耳硬化症
为骨迷路包囊的原发硬化病变
■ 1894年Bezold和Siebenmann等再次证明内
耳迷路骨质海绵样硬化病变是镣骨固 定 和耳聋的缘由
301
■早年的镇骨切除术
■镣骨切除和松动术 ■内耳开 .镒骨撼动术
■證骨切除术
Kessel (1876)
Lempert (1938)
Rosen (1952)
Shea, Portmann (1956)
.我国的内耳开
姜泗长、孙鸿泉(1950)
幾骨撼动术
李宝实、姜泗长等(1956)
4. 常用的诊断方法
301
■病史
进展性聋,
单或双,
可有先后
■伴低频耳鸣 .偶有眩晕史
■排解其他病史 ■家族史
301
■ 一般检查
■语音:语调轻平、咬字吐词准确 .鼓膜正常或菲薄 .耳咽管功能正常
.听力学检查
■音叉、纯音、阻抗
■影像检查:意义不大,在周密螺旋CT, 可以看到骨质吸取与骨化
¥熊拷強r*的甞参 ”案*
囹葦诲F迦* F葦诲
:辜辞鮮普*■
9P03<等(血0)者暮A
长诙圣
渣七丁 丧編■
囹筹鄆Q乎■
常见的诊断错误与对策
未想到
神经性聋(缘由不明)
未查明
非化脓性中耳炎
耳硬化症
不典型
不典型
先天性听骨畸形
耳聋待诊
.听力检查误差
■听力计问题:用前应当定期(半年至1年)进展校正
■测听技术问题:GB/T 16403-1996. GB/T 16296-
1996、GB/T 17696-1999. GB 7583-1987
■环境及病人协作问题
■详询病史,细案耳部,分析听力,慎用探查
■诊断有误
301
.抗炎治疗
■神经养分药治疗
.鼓膜按摩,耳咽管吹张
■治疗失策
.鼓膜穿刺,切开
.不适当的手术治疗
化钠治疗
诊断 慢性卡他性中耳
神经性聋 听骨
处Jt
鼓膜按摩 散膜穿刺,切开 耳咽管吹张
粘连性中耳炎
氟化钠治疗
不适当的手术治疗
镣骨切除术缺陷与意夕卜
根本技术训练缺乏
外耳道狭窄
鼓膜穿孔
违返操作程序
不占骨损伤:脱位、折断、
镜骨弓骨折,
足板下沉
坏死
前典液损伤,
血染
面瘫
1:1
照明缺乏,放大与与视野欠缺
选用工具及药物不当
耳硬化症--30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