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作者:王玉珍,郭立新,刘爱莲【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UB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90 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 DUB 的患者给与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卵巢性激素水平及随访疗效。结果:治疗对月经改善、纠正贫血均有效。米非司酮用药后血清卵泡雌激素( FSH ) 、黄体生成素(LH) 、雌二醇(E) 、和孕酮( P) 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 E、P 下降更为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 DUB 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对原有合并症无影响。米非司酮具有服药简便、安全的优点, 但同时也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长期服药后耐药等缺点,但仍不失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词】月经失调;米非司酮;预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ysfunctionaluterinebleeding,DUB ) 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的任何年龄, 多数患者发生在绝经 2 前期,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激素类治疗、刮宫或切除子宫。因女性健康调查( woman ’s healthinitiative ) 的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激素替代治疗( HRT )增加了受试妇女心血管疾患、脑血管意外、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的发病率[ 1] ,故 DUB 的激素治疗受到了限制。米非司酮作为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明显的抗孕激素作用, 由于其对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 最近临床上将其应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本研究对米非司酮治疗 DUB 的疗效和预后进行临床观察,探讨临床应用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择 2005 年3 月至 2006 年5 月在我院妇科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 DUB 的患者 90 例,年龄 43 岁~ 54 岁,平均年龄 岁,有不同程度的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等临床表现。其中 63 例患者的病史在 2a 以上, 并有雌、孕激素药物治疗 a 无效史。所有患者在本次治疗前至少2 个月未用过性激素类药物,肝功能轻度异常 10 例、高血压 16 例、高血脂 30 例、高血粘度 16 例、缺铁性贫血 2 例。所有患者均伴有贫血, 接受诊断性刮宫等检查, 除外子 3 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内膜病理检查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75 例,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15 例。 方法将 90例 DUB 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 10 mg/d , 睡前顿服, 连用 30d; 如无出血, 减少为 5 mg/d , 睡前顿服,连用 30d; 60d为1 个疗程。 随访与判断指标采用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卵泡雌激素( FSH ) 、黄体生成素( LH ) 、雌二醇(E) 、孕酮( P )浓度, 治疗后继续随访 6 个月;用药后的临床情况在 1 个月、 2个月、 3 个月、 6 个月定期门诊复查或电话询问。 随访内容月经改善: 闭经、月经量减少( 经量较用药前减少 1/2 以上) 、贫血纠正;有、无腹痛;有无潮热、烦躁、盗汗等围绝经期症状;用药前、后血清激素水平情况。 4 2 结果 月经改善情况米非司酮治疗 1 个月后 % ( 81/90 ) 患者月经改善, 2 个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