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9∶1”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河南农业大学“9∶1”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如何从保障粮食安全大局和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宏伟目标,是河南上上下下共同关心的议题。长期以来,河南农业大学加强校地合作,引导高校技术和人才到农村一线,解决技术难题,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农村建设,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一、“9∶1”模式的思考与设计
利用现有农业技术,在不减少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实现粮食不减产,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然而,在当前情况下,这样做难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难以实现“三化”协调发展,难以满足中原经济区“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在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消耗不断增多、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农业粮食生产效益比较低下的大背景下,河南农业大学将保粮与促进农村改革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保粮、节地、增收、促民生”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易复制、能推广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以集成河南农业大学高产稳产技术,在90%的土地上产出原本需要100%~110%的土地才能产出的粮食,确保粮食核心区增产目标;用节约出来的10%的土地,建设绿色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同步推进高产稳产保粮区、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区、生态宜居农村新社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区的“四区”建设,努力实现“高产保粮、节地增收、生态宜居、人才培养”的目标。该模式简称“9∶1模式”。
2010年10月,河南农业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在河南省典型的中低产农业大县民权县龙塘镇和方城县赵河镇规划设计了以“9∶1”模式为核心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革试验项目”。
二、“9∶1”模式建设内容和初步成效
依据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规划,两个试验区分别规划了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启动建设后,方城试验区将节约出500余亩农村建设用地,民权试验区可节约600余亩农村建设用地。
针对“9∶1”模式,河南农业大学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试验区领导小组,设有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作物高产、畜牧工程、高效园艺、新农村规划建设、农业机械化与新能源建设等6个工作组,在方城县、民权县的积极配合下,全方位推进试验区建设。
(一)建设高产稳产保粮区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用90%的土地,确保完成2020年的粮食生产目标。河南省粮食产量2020年要达到1300亿斤,%,%。如果在2009年播种面积90%的土地上实现这一增产目标,需累计增长34%,%。据此测算,方城县、、,%%。
高产保粮区内,一是引导、帮助推进土地流转,采取规模经营,推行全程机械化,方城、民权试验区已分别流转土地1万余亩和2万余亩。二是运用河南农业大学集成的粮食高产“八大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三是引入数字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方城试验区已建立了数字化农业平台,田间生产的信息化、可视化是方城试验区的突出特色。试验区总控室汇总了从田间气象站和终端测控设备采集的温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河南农业大学“9∶1”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