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资产计价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的论文摘要: 2006 年2月 15 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并将于 2007 年 1月 1 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这一新的准则体系,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本文分别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会计利润的影响做出评价。关键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会计利润资产计价理论在整个会计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历来也是会计实务最关注的问题。资产计价可以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计价, 或者是重置成本计量属性计价,还可以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价,也可以选择其他的计量属性。不同的计量属性的选择,会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三种计量属性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一、资产计价的计量属性(一)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二)重置成本计量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资产计价是会计系统的一个要素,对这一要素的考察必须将其放到会计系统中进行,注意其对整个会计系统的整体效应。计价方法的选择不仅影响资产本身的价值计量而且对资产价值量的转移与补偿及企业会计利润的确定有着重大影响。二、三种计量属性的资产计价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一)历史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 1 、历史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影响。历史成本计价论者认为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的净收益是会计反映的基本目标,对各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应以是否能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净收益为先决条件,而公平合理确定企业净收益的关键在于费用与收入的相关程度。由于持续经营假设保证了资产的价值磨损必将在生产正常运转中得到补偿,而使历史成本计价具有更多的相关性。这一相关性具体表现为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数来确定折旧额度,从而以与收益的反向交互来促成净收益的形成。历史成本计价者正是以其坚实的理论基础及其在确定净收益方面的相关性而一直独占鳌头。然而,变动的现实冲击着凝滞的历史。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 币值发生变化,物价受到影响,引起了整个会计系统(尤其是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变化,怎么能让资产计价始终停留在历史水平上呢?显然,历史成本计价已经不能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货币的观念价值已经变化,人们心目中衡量资产采用的价值尺度已经远离当时的历史尺度,若仍然使用历史成本,恐怕信息失真就在所难免了,从而影响了企业利润信息的真实性。 2 、历史成本对企业会计利润的长期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把会计称为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会计对生产过程的
论资产计价对企业会计利润的影响的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