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殷其雷
解释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题解:妇人希望远役丈夫早早归来
听
诗经:殷其雷
解释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题解:妇人希望远役丈夫早早归来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闲适。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赏析
《毛序》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辩。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行能是平民百姓。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慨之后,女仆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由于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美。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兴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仆人公作出这样的赞美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召唤,说明女仆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跑,但还是盼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冲突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无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判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
诗经小学殷其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