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跟鞋文化 1, 什么叫高跟鞋: 高跟鞋是指鞋跟特别高的鞋, 会使穿此鞋的人的脚跟明显比脚趾来得高。高跟鞋有许多种不同的款式, 尤其是在鞋跟的变化上更是非常多, 如细跟、粗跟、楔型跟、钉型跟、槌型跟、刀型跟等。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 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进诱惑力。高跟鞋使女人步幅减小, 因为重心后移, 腿部就相应挺直, 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使女人的站姿、走姿都富有风韵,袅娜与韵致应运而生。 2 ,高跟鞋的起源与历史: 高跟的前辈起源于唐朝之前: 李白的某篇古文中有提及, 古人登山的履是一种类于高跟大的鞋子,可以让人在登上时可以更轻松。 14 世纪: 最早的高跟鞋可追溯到中国明朝时期,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 4 厘米至 5 厘米高的长圆底跟, 以丝绸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 制作十分讲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 鞋长 12 厘米, 高底长 7 厘米,宽5 厘米,高 厘米。大多认为高跟鞋源于西方,中国的高跟鞋早于西方 100 年之久。 15 世纪: 法国宫廷服装师发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后,鞋跟的高矮宽窄虽不时有变,但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不衰。因为“鞋子与女人一同分享经历,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身材肥胖或纤瘦,鞋子永远跟你在一起。” 16 世纪: 其实, 在西方高跟鞋最初的出现, 是为了方便人们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直到 16 世纪末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来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权威, 于是就让鞋匠为他的鞋装上 4 吋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示其尊贵身份。 17 世纪: 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时的高跟鞋有 3 寸高, 鞋身相当细长,鞋跟与鞋底连成一体,若你有机会走到 17 世纪的街上,你会发现街上所有行人都穿著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当时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样式。 18 世纪:由 17 世纪末开始,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 唯有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到了 18 世纪后期高跟鞋的高度渐渐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丝带及蝴蝶结的鞋子。 19 世纪:可爱的 MaryJane 鞋款首次推出,这个款式在 19 世纪流行了长达 50 年之久,当时的造鞋技术已相当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缎子、丝绸及皮革来造鞋, 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20世纪 30—40 年头随着露指趾高跟鞋的出现与流行改变了人们对女人穿鞋露趾是可耻的看法。 50 年代至 2011 年--高跟鞋的蜕变高跟鞋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早期的高跟鞋因造鞋技术及用料的限制,鞋跟只能造成漏斗状, 即跟部自鞋底开始收窄, 到底部再扩大。鞋跟后来虽可发展成笔直,却依然欠缺线条美。直至 50 年代的钢钉技术改革了高跟鞋,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现今女士又爱又恨的尖细鞋跟。玛丽莲· 梦露因穿上由塞尔瓦托菲拉格慕设计的金属细跟高跟鞋令她一举成名, 难怪她曾说:“虽然我不知道谁最先发明了高跟, 但所有女人都应该感谢他,高跟鞋给我的事业有极大的帮助。” 3, 高跟鞋对于女人的重要性: 一个不修边幅的女人可能会穿旅游鞋、拖鞋, 但穿高跟鞋的女人绝对精神。高跟鞋和丝袜使得美丽经历了本质的转换, 穿高跟鞋对女人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脸上抹脂粉,以前需要从头做起的事从脚做起,意义是极其重大的。总而言之,高跟鞋代
高跟鞋文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