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读后感
红色家书读后感1
《红色家书》一书选录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革命先辈英勇就义前寄予家人的遗书,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慨的心情,仔细阅读了《红色家书》,深有感受。
每一封家书里包含对家人最真挚的剧烈的情感,对信仰上漫漫征程。
血脉亲情是人心底最松软的地方,恒久都无法舍弃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江诗咏在给两位哥哥的信中写道:“弟出世所不能放心者,就是白发双亲未能奉养,最终托付你们二台老兄。在家总要时刻顺亲之意,顺亲之行,使父母终归乐土。”刘愿庵在给妻子的信中勉励道:“别了,敬爱的,我的情人,不要伤痛,努力工作,我在地下有灵,时刻是望着中国革命胜利,而你是这中间一个努力工作的战斗员!”
然而,为了大多数人的华蜜,他们最终放弃自己的华蜜,甘愿赴汤蹈火,身赴枪林弹雨,淡漠生死,所以他们最终虽死犹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3、舍我其谁的实干精神
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更是一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在诵读《红色家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诸如“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把全部爱我的精神,灌注在我们的事业上”,“我们愿流尽最终一滴血”等勇往直前的革命担当。
心中的志向即使再宏大,也要通过敢为人先的志气和舍我其谁的斗志来实现,共产党人吃苦在先、冲锋在先、改革在先、创新在先,以往的艰辛历程,无一例外地镌刻着“敢为人先”的烙印。
所谓“功成未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正是这样一种敢于担当不计得失的精神,才换来了我们得之不易的今日。
我突然觉得我很华蜜,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先辈们渴求的为之奋斗一生并献上珍贵生命而得来的和平、华蜜和充溢生命力的新时代。先辈们心中的希望通过新中国几代人的努力已经胜利实现了,信任在将来,祖国会更加强大。先烈们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和希望百折不挠、九死不悔的精神力气,肯定会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熠熠生辉,我辈之人当以此为前行之楷模,以中国之复兴为毕生目标,奋勇前进,才不负时代赐予我们的责任和机遇!
红色家书读后感2
天气晴朗时候,我喜爱搬凳子坐阳台边晒太阳边看书,乐得自由。只是这一回,手中捧着的是偶然得到的《红色家书》,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一字一句像针扎着我的心。
《红色家书》虽然只是收录了当时斗争期间五十多份一般人的家书,牵连三十多户家庭,但是每个字都是真真实切的感动着我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用于此书的背景再贴切不过。《红色家书》书中描绘的是众多革命战士背后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爱情,亲情,友情,我想,我最在乎的是亲情。
1924年12月,闻名抗日名将吉鸿昌在殉身前写下这封给妻子的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
红色家书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