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7大解题技巧
1. 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
高考试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也有的题目,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
【例1】(2008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0题)诺贝尔奖统治必须合乎道德
A
【例6】美国学者指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这主要是指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苏联实施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错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放弃社会主义的原则
D
4. 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
当前的历史高考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深入分析题目。如:
【例7】(2008年文综全国卷Ⅱ第22题)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推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
D
【例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和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阶级对土地需要的减弱
B。地主已经无土地可以分配 C。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变化
D。克服杭日根据地的困难局面
C
5. 提炼材料有效信息
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
从高考材料题来看,试题中的材料有效信息主要分布在材料中的五个地方:
一是材料的开头与结尾。因为高考命题是有时间和试卷长度(阅读量)限制的,命题者所选材料必须“精取”,不能无度。
二是材料中的省略号两侧,理由同前。
三是材料中出处,它往往可以说明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等,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是材料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历史事件或现象的名称等,它同样能帮助我们定位材料的时空、属性、价值,便于我们回归教材,运用相关知识来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五是材料中的注释或说明,它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这一材料重要,你们不懂就无法正确解答所设的问题”。
需要提炼的信息包括以下几种:
(1)找出材料间的联系。一般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中心。即使有些材料解析题的一些材料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些知识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了。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体会命题者的意图。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相互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否则,脱离材料,一味照搬课本,盲目的否定,则会离题甚远。
。
高考试题,选材大多非常新颖独特,是考生平时所没有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变换考查形式,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因此,审题中回归教材,先确定其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回归教材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进行确定。
7。准确地组织答案
第一步是草拟提纲。就是把答题的要点提炼出来。草拟提纲的好处很多,它可以减少答题的盲目性、无序性,可以使答题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完整周密,且节省时间;还可以整洁卷面,给阅卷者以良好印象,争取获得印象分
第二步是筛选要点,史论结合,学科结合,学科渗透,对题作答。要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最能说明、最能论证提问要求的要点。做到论从史出,不空发议论,不堆砌史实,重在理性分析说明。因此,要把提纲充分用足、充分扩展,将各要点具体化。
在具体化的全面落实过程中,还要注意:
①层次要分明。根据试题的要求,弄清题目的提问,相应地以每一提问作为段落,对每问中的若干要点序号化、要点化,答题中自然形成段落
②详略应得当。根据题目
高中历史7大解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