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
*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
*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多在体检或检查其它疾病时发现,所以定期体检很有必要。重者病情凶猛。
*脂肪肝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
*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发病率近几年在欧美和中国迅速上升
*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多在体检或检查其它疾病时发现,所以定期体检很有必要。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例如众人皆知的暴走妈妈陈玉蓉,重度-正常
*酒是祸首,长期饮酒,导致酒精中毒,致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慢性嗜酒者近60%发生脂肪肝,20%~30%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肥胖,长期摄入高脂饮食、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肝脂肪合成过多。缺乏运动,肝脂肪输入过多。
*糖尿病,高脂血症。
*肝炎。乙、丙、戊
*儿童恶性营养不良症胃肠道疾病胰腺疾病肠道旁路术长期胃肠外营养
*6、某些药物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损
害。乙醇中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肝毒素类药物
*临床表现多样,多无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
中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胰岛素减少,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
B超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波图像主要表现为回声波衰减,按其衰减的程度,脂肪肝可分为3种:
(1)轻度脂肪肝: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2)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灵敏度达95%。
诊断标准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克,女性70克;
2、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
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过去俗称的“GPT”)升高为主
6、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肝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凡具备上述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BMI(即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对于亚洲成人而言,BMI≥23kg/m2提示体重超重,BMI≥25kg/m2提示轻度肥胖,BMI≥30kg/m2提示重度肥胖。
*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
饮食疗法
1、控制热量摄入,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可给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标准体重(公斤)=身长(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而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减100。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3、高蛋白饮食,~,高蛋白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
脂肪肝的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