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本节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二、说程序 1 )导入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 )作者简介孟郊:( 751-814 )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 )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问题设计: (1 )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 )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 )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 )小结,布置作业三、说教法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 提问法: 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 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 )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 )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说学法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思考能力。 3、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五、板书设计
《游子吟》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