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混频与倍频§ § 7-4 7-4 混频与倍频混频与倍频学习要点: ?了解常用混频电路?了解混频干扰与失真混频与倍频混频与倍频混频与倍频混频与倍频 7-4-1 7-4-1 概述概述 7-4-2 7-4-2 混频器混频器退出退出 7-4-3 7-4-3 混频器主要技术指标混频器主要技术指标 7-4-4 7-4-4 混频干扰与失真混频干扰与失真 7-3-1 概述——根据信号处理的要求将已调波的载频降低或升高,但调制规律不变。——之所以要变频,主要是根据接收设计的需要 “直放式接收机”,它的框图如下所示。高放高放检波低放缺点:对天线接收的高频调幅波直接进行放大。高放属“小信号谐振放大器”。(1)高增益宽频带是不易做到的(因高频分布参数的影响)。(2)谐振放大器的谐振曲线是选频曲线,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量不同,使收音机接收到的声音忽大忽小,很不稳定。 “超外差技术”——即设计一个本振信号 f L,让 f L总比外来的高频载波 f C高出一个固定的频率(称中频 f I)。并保持中频信号是固定的(f I=f L-f C)。超外差接收机框图高放混频中放检波低放本振优点:将天线高频信号降低为中频信号( f I:不随接收信号而变化,是固定的如:调幅— 465kHz ;调频— ; 电视图像— 38MHz ;电视伴音— 。使接收电路中高频放大器变成为中频放大器,放大器的性能大大地提高。 ——完成由高频变成中频的电路(常与本振器合二为一,称“变频器”) 混频器组成框图: 非线性器件本机振荡器选频电路高频 u c 本振 u L 中频 u I u c——高频信号; u L——本振信号; 非线性器件——混频器,由二极管或三极管构成; 选频电路——频率变换后选出中频信号 u I。 7-4-2 混频器分类—— 1)根据所用元件分:二极管混频器;三极管混频器; 场效应管混频器等; 2)电路结构及工作特点分:单管混频器;平衡混频器;环形混频器等。 ——优点:结构简单、噪声低、组合频率分量少等。用于高质量的微波通信、雷达、测量等设备中缺点:变频增益小于 1。二极管混频电路如图: u cu L V DCLf Iu ou C——调幅波信号(载频 f C) u L——等幅本振信号(频率 f L), 且f L>f c。改进型——单二极管混频器的混频干扰较大。 1)平衡混频器(两只二极管):可抑制组合频率干扰 2)环行混频器(四只二极管):进一步抵消输出电流中的组合频率分量。如图所示, V D1、V D2组成一个平衡混频器, V D3、V D4组成另一个平衡混频器。 T r1T r2 u C u I u L V D1V D2 1/2 u c 1/2 u c二极管平衡混频器 T r1T r2 u C u I u L V D1V D2 V D3V D4二极管环行混频器 2. 三极管混频器优点——具有较高的增益,广泛用于中短波超外差接收机及测量仪器中。分类——根据高频信号和本振信号的输入方式不同,分四种基本电路形式如下: u Lu Lu I u L u Lu u IL ( b ) ( a ) ( c ) ( d ) u Lu Lu I u L u u ILu u IL 图中: u g——输入高频调幅波; u L——本振信号(为高频等幅振荡); LC 并联谐振回路——集电极负载(调谐于中频 f I),其作用是选出有用的中频信号 f I=f L-f C,滤除其它频率分量。 3. 实用变频电路(1)收音机混频与本振电路 V 1等元件(上部) ——构成混频器 V 2等元件(下部) ——构成本振
7-4-3混频器主要技术指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