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蒹葭教案设计.pdf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蒹葭》教案设计
《蒹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记住《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理解《诗
经》中“兴”的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形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3、品味诗歌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
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
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d 之。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请同学们判断:《蒹葭》这首诗运用了赋、比、兴中哪一
种手法? 明确:兴,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以蒹葭起兴,同时
运用了赋的手法。 四、情景关系 1、本诗每一章的前两句写景起兴,
请同学们概括下诗中所写景的特征 明确: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
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清虚
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 2、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样的景抒发
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诗中哪几句是具体抒情的? 溯洄从之,溯
游从之。 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
怅心情。 总结: ①诗中通过写蒹葭和白露,塑造了一种清虚寂寥而
又略带凄凉哀婉的境界,对诗中所抒写的求佳人而不可得的爱情,和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虽不可得而情不散的执着追求,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
用。 ②蒹葭是飘零之物,随风而荡,正如诗人缥缈恍惚、若有若无
的思绪。然而蒹葭最终止于其根,诗人的思绪最终也牵挂于相思之情。
白露瞬息消亡,而相思之情也是虚幻而无形,不可捉摸。 五、诗歌
主题的解读 1、同学们对这里的“伊人”是如何理解的? 预设:诗
人的心上人;贤人 明确:我们一般是以爱情诗的角度来解读《蒹葭》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然而亦有不同观点: 如:
①“人生哲理说” 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
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
途渺茫的失望。 ②“明志说” “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
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总结:“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
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
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天下归心的政治理想,或者是一种崇
高的人生境界……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主题的多义恰恰是诗歌
所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 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
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
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蒹葭》就
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
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蒹葭》
这种借爱情和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 举例:
王国维治学三境界说: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

蒹葭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engwaifai1314
  • 文件大小205 KB
  • 时间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