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常态体育课
吴 林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示范课“闪亮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育效果,因为它受到客观因素(如场地、器材等)的现实条件影响,另外体育教师也不可能花费我心目中的常态体育课
吴 林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式各样的优质课、示范课“闪亮登场”,在名师、新秀的演绎下让人陶醉,回到现实却很难有这样的教育效果,因为它受到客观因素(如场地、器材等)的现实条件影响,另外体育教师也不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一节常态课。因此课堂回归自然,回归现实生活,已成为一线教师的一致愿望。但回归不等于放任,不等于缺失课程性质,它更应该是扎实的、实用的、高效的,就如同实实在在的生活,既平淡又真实。那么怎样的课才是好的常态课呢?我谈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注重课堂常规和纪律构建的课才是好的常态课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体育教师都知道这个道理,都知道课堂常规和纪律是确保体育课正常、安全、有序开展的有效前提条件,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所想的不能附于行动中,就如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体育课现象:课堂组织散漫,学生你说我笑,各行其是,甚至是一个哨子两个球的“放羊课”。这样的课毫无规矩和纪律,师生常规和纪律意识淡薄,课堂效率低下。还有一些现象:教师严肃,纪律要求苛刻、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练习不主动。这不仅束缚了学生的发展,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常态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和纪律的构建,但在构建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
教师在构建常规和纪律的过程中,不能再依照过去传统的方法来约束学生,而要充分考虑民主,要多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研讨师生须遵循的要求,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事,自己是教学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从而发挥学生内在的自主约束性。
、规范化。
在民主建立的基础上,要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教师执教风格和所任班级特点的措施和要求,让它制度化、规范化,从而做到有章可依、有法可循。
、引导、落实者的角色。
在形成制度的基础上,教师要切实落实相关要求,不能当成摆设,要严格执行。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用公平的、客观的、积极的方式引领学生,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强化常态课的自主意识和常规教育。
二、注重教学实效性的课才是好的常态课
教学实效性是体育教学达成目标,遵循课程性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常态课中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
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差异和思维是很难预测的,实际教学中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临危不乱”。因此在授课前,教师应充分备课,调查了解学生认知、技能和体能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易于达成的目标,掌握问题学生,研究教材,找出重难点,寻求有效突破的教法和学法,深入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技能偏离、学习困难的情况,备运动负荷、练习密度,备场地器材和时间分配,备学习效果和情感体验等,逐步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生成与预设有较大落差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机智
我心目中的常态体育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