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时间意识
古罗马哲学家赛纳卡曾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造物主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把它从我们手里剥夺走。”对这一点感诗人的时间意识
古罗马哲学家赛纳卡曾说:“一切都不是我们的,而是别人的,只有时间是我们自己的财产,造物主交给我们,归我们所有的,只有这个不断流逝的、不稳定的东西。就连这个东西,谁只要愿意,都可以把它从我们手里剥夺走。”对这一点感触最强烈的是诗人,实际上,诗人的抒情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时间意识。
阎志便是一位对时间进程十分敏感,且有着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人。这从他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明天的诗篇》(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可以看出来。翻开他的诗集,诸如《今天》、《明天》、《未来》、《岁末》、《夜晚》、《老去》这些直接显示时间进程的题目,以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清明》、《端午》等标明季节与节气转换的题目比比皆是。他的组诗《今天》更是展示了丰富的时间形态,每一首均以《1:00》、《2:00》……《0:00》等具体的时间为题,记下了抒情主人公一昼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一天是在烦躁、平庸中度过的,诗人只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明天:
今天就这样过去/都将归于寂静/而明天有无限可能
是的,明天,太阳照常会升起,但不会只是今天的重复;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但也在萌生着新的因子。即使过着平庸的日子。明天也会给人带来憧憬和希望,带来些微的亮色。诗人就这样怀着美好的期待和对明天的向往,孤独地行进着、求索着,发出自己的歌吟:
那条道路依稀可见/出发吧/朝着未定的前程那是我们的方向/出发吧/……/只有出发才不能停留/只有不停留才能接近/绝对不属于我们的那片原野与金黄
――《出发》
在这里,原野不只是土地,金黄也不只是一种色彩,更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载体与象征。诗人憧憬着“崭新的土地”、“崭新的人群”、“崭新的精神”,向着那片原野与金黄、向着明天,出发了。在商品经济与大众文化的红尘滚滚而来,人们的物欲膨胀、道德滑坡的时候,诗人发出的这种充满理
诗人的时间意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