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念书方法
念书要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今日在线学习网( )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
古代九位名人的念书方法,像诸出来,能够灵巧运用书籍知识解决本质问题。开始念书时要
求入,念书的最后目的是要求出。
假如念书不可以读进去,那就不行能理解 “先人专心处 ”,也就是说不可以领会书中深
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妙的文学技巧 ;若是念书不可以跳出来,那就要 “死在言下 ”了,也就是
说,思想被书籍约束住,成了书奴、书傻子。只有懂得入又懂得出,这才是念书的好
方法。陈善依据自己的念书经验总结出来的进出念书法,其实是告诉人们要活念书,
而不可以死念书。既要念书仔细研究,消化汲取书中营养,又要将书籍知识为我所用。
: “精当 ”念书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清朝书画家郑板桥的 “求精求当 ”念书法中的 “求精 ”,是念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选 ; “求当 ”就是恰到利处,要合适自己的水平易工作需要。他说: “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 ”,“当则粗者皆精,不妥则精者皆粗 ”。本质上,郑板桥其实不反对博学多才,不过重申多读一定以精读为基础,多读的内容也一定用精读中获得的知识
去联系新知识,环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念书贪多不求精,就会胸中撑塞如麻 ;念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但不等于深刻理解及所有掌握。
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 “探 ”与“研 ”,由于书中的 “微言精义 ”所包括的丰富深沉的内涵,常常是 “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不知所穷 ”。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意 “问”。他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以为 “学识二字,须要打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念书万卷,不过
一条钝汉尔 ”。他倡导念书好问,才会使 “疑窦豁然,精理迹露 ”。
: “计字日诵 ”念书法
北宋文豪欧阳修的 “计字日诵 ”念书法是依据自己的念书经历概括而成。他以前精
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 455,865 个字,而后规定每天
熟读 300 字,用三年半时间所有熟读完成。每天背诵 150 字,只需七年时间就背熟了。
他说: “虽书卷浩瀚,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 ?”确实,这样与日俱增,一部部的书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籍就被他背熟了。这类每天定量计字,细水长流,聚沙成塔,在欧阳修的亲自实践中
证明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念书方法。
“三余 ”念书法
汉代的有名学者董遇很倡导利用 “三余 ”时间念书,哪 “三余 ”呢?他说︰ “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 ”意思是说,冬季,没有什么农活,这是一年之中的空余时
间 ;夜间,天黑不可以出去活动,这是一天之中的空余时间 ;雨天,不可以下地劳作,这也是可利用的空余时间。抓住这三种空余时间用来念书,一定会有见效。自然,董遇所处
的汉代,与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节奏有很大的差异,但他那种擅长抓紧全部空余时间的精神,关于今日来说仍旧是合用的。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古代名人的读书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飞行的大山
  • 文件大小503 KB
  • 时间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