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
摘要:近年来,电网由于雷电引起的故障仍占很大比例,包括雷击闪络后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及其金具,导致线路事故。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的线路停电是我国输电线路的主要事故之一。文章根据江苏省及徐州公司输电线路被雷雷暴雨天气。基本上集中在每年的7~8月份。而且发生雷雨天气增多。徐州的雷暴日逐年在增加。
(2)雷电流的强度比较大。根据雷电地位系统的的数据显示发生故障时线路附近的雷击发生时雷电流的分布从2kA~175kA都有。雷电流分布广泛。而且分布在10kA到30kA占90%以上。
(3)发生的16起雷击故障中:3起杆塔为单回路,13起为双回路。其中双回路中为双回路鼓型杆塔有12起,塔型均为ZSS2型、ZSS型、ZGU2型、SZT型,1起为耐张塔JTSS型。双回路鼓型排列铁塔的横担布置的结构形式基本一致,只是个别的横担尺寸略有变化。发生故障最多的为ZSS2型铁塔。单回路中直线拉门塔发生过2起,塔型未LM2型。
(4),。其中2基为耐张塔,14基为直线塔。,。
(5)发生雷击跳闸的杆塔故障相为中相或是边相。中相11起;边相3起;上相1起。
(6)保护角大于20°的2起,小于20°大于10°的9起,小于10°大于0°的4起,负保护角1起。
(7)发生雷击故障的杆塔所处地势15基为平地,1基为丘陵。山坡与的平面的地面倾斜角小于15°。
(8)发生雷击跳闸故障相为棒式复合材料绝缘子12起,悬式瓷绝缘子2起,棒式瓷绝缘子2起。但是雷击后更换故障相的复合绝缘子和棒式瓷绝缘子后经过型式试验证明所有绝缘子均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机电特性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9)雷击跳闸发生后和雷击跳闸发生前的杆塔接地电阻均小于2欧姆、所有杆塔的接地极连接完好,接地极与铁塔连接处有放电痕迹3起,无放电痕迹13。接地极的布置方式为水平放射式。接地极的长度全部大于35米。由于没有实测故障发生的杆塔的土壤电阻率,故查找设计文件故障发生的杆塔15基所在地区土壤电阻率ρ≤500/Ω?m。1基所在地区土壤电阻率ρ≤2000/Ω?m。
(10)雷击跳闸重合闸率高。重合闸率为90%。仅有1次重合闸不成功。
(11)在进行故障巡视时跳闸发生后并不是所有的跳闸都能找到闪络痕迹。
雷击跳闸原因
经过对各地输电线路的雷击跳闸情况调查,并与各地运行管理和试验研究人员交流经验,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如下:
(1)早期建设的输电线路为了节约投资,通常对防雷设计考虑不周,如220kV线路避雷线保护角过大、绝缘水平低等,造成输电线路本身耐雷水平就较低。
(2)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环境越来越恶劣,许多输电线路都被迫建在山坡或山顶以及一些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使得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
(3)随着同杆多回输电线路的增加、建筑物高度增加以及高速公路的增多等原因,输电线路平均高度较以前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使得输电线路的引雷作用加强和雷电绕击导线的概率增加,从而使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增加。
(4)复合绝缘子在输电线路上使用越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和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