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安纸记
朱 纪 申重威 摘要:“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深厚积淀,是对人类的生死线条纤细灵秀,结构完整严谨,讲究剪口干净利索,一丝不苟,富有诗情画意。
剪纸的参与者多为妇女,工具只是一把剪刀,材料为普通的毛边纸,因多用于喜日节庆烘托热烈的气氛,故以大红色为多。也有以黑色油光纸剪花装饰居室顶棚的,因其底色用红色或粉红色,显得质朴美丽。驱邪避灾的剪纸则必用黄色,有丧葬事,则用紫色,以示哀悼。
辛安剪纸属北方剪纸,大红色的花样剪好后,贴在窗户或门上,衬着白色的背景,显得喜庆热烈,温馨而祥和,特别适合春节和结婚这样的场合。平常的花样可以直接剪,当作品非常大,图案复杂,轮廓线细密时,就需要在纸上把图案完整的画下来,用刻刀一下一下刻出来。
黄岛每到腊月农闲季节,无论是年老的婆婆,还是年轻的姑娘媳妇,都纷纷描样剪制,赶在春节前的集市上出售,这集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剪纸艺术展览会。
辛安的剪纸应民情风俗而生,历经岁月的沧桑,一代又一代剪纸艺人薪火相传,使剪纸艺术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剪纸娘子
一张好的剪纸总是耐人寻味的,是情之所发,情之润物,以寄情言志,这就是剪纸的妙处和美的所在。
管茹,辛安镇制作剪纸的高手之一,曾在去年获得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类传承人”称号。她的作品风格细腻,线条流畅,艺术价值较高,是辛安剪纸的代表人物。她的获奖作品《双鱼图》、《祥云观音》等,在传统老样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她的剪纸,剪中有画,线条婉约,剪口干净,流畅有力。构图简洁明快,面与线、虚与实,互相生发,相映成趣,构成了管茹特有的清新秀逸的风格,让人过目难忘。
管茹祖籍辛安镇山陈村,那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爱剪纸,其中管茹的母亲就剪的特别好。在这种环境中,管茹从小就跟着母亲剪纸,一直未曾间断过,见她剪纸,下手不紧不慢,剪刀如画笔一样游走,挥洒自如。那时这就是她最爱玩的游戏,就这样,她与剪纸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近几年,管茹的作品多次在省市级的比赛中获奖。用剪纸来传情达意,用剪纸来美化生活,已经成为辛安人表达积极生活的一种方式。
后继有人
“传承中国文化,弘扬剪纸艺术,开发学生潜能。”这是辛安小学开办剪纸课的目的所在。在这片有着深厚剪纸历史的土地上,辛安镇小学传承和发扬着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
辛安镇教育部门由于充分认识到了剪纸在本地区传承的重要性,从90年代初开始在镇内各学校开设了剪纸兴趣课,尤其是辛安小学的剪纸课,开展的有声有色。他们聘请当地的剪纸艺人走上讲台,传授技艺;经常举办一些互助活动,鼓励孩子们观察生活,自主创新,剪一些密切贴近校园生活的题材,真正把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从娃娃抓起。
剪纸启迪开发儿童智力,在校内学生优秀作品展览室内,《小猫钓鱼》、《拔河》、《做体操》等,好多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剪纸作品,让我们体会到辛安小学及黄岛教育部门,在民间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中所做的努力。
辛安剪纸教育的发展,在于出新,吸纳时代文化气息;剪纸的传承,在于变革,在继
辛安纸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