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方国债发行
一、国债发行制度简介
1、中国的国债发行制度
国债是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指财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发行的以人民币支付的国家公债,包括具有实物券面的有纸账式国债,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
二、地方国债发行的必要性
1、国债发行是地方供应公共服务的需要
正如中央政府是为了全国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要而设立的,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向地方辖区内的民众供应公共服务。地方相对于中央来说,是在一个较小的地域范围内享有确定自主权的实体。因此,其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应有确定的设定范围和实施方式的权力。在地域范围内对地方消费者的共同消费、地方交通、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行政事务管理等事项,地方政府应有自主准备权并能够依法自筹资金。而在资金筹集当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税收和债务。地方一般应以税收为资金的基础来源,债务为关心手段。但由于我国的现实是,中央近年为了加强对地方行为的把握、防止分裂,不仅缩小了地方的税收权限,也削减了地方税收的相对数量。与之形成鲜亮对比的是,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地方供应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在大幅度提高,资金需求快速扩大。这样,就造成了地方财政缺口的扩大,引起了财政赤字的风险。所以,应当允许地方在税收之外,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所需资金,解决地方公共服务资金的供需冲突。
3
2、国债发行是地方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从资金支出来看,地方政府支出也是全国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在地域范围内对社会经济同样具有宏观调控作用。因此,让具备确定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确定数量的国债用于扩大地方财政支出,不仅可以拉动地方经济的加速进展,同时可以通过地方经济的活跃,搞活“全国一盘棋”。由于各个地方的具体状况不同,所需资金的数量和投入方向也千差万别,所以应当由地方自主准备发行的数量和用途,只要在法律法规和中央政府规定的限度内即可。否则,中央政府“大包大揽”,替各地政府发行统一方向和数额的国债,就会导致各地的财政盈亏状况混乱和投资项目的混乱。这不是正确的“宏观调控”手段,而是对宏观调控的误用,把地方财政导向了尴尬境地:既不能白白拿到支配的国债却不投入实际使用,又只得将其投入本地回报率低、效益差的行业企业中,这就造成了国债资金无法有效、充分地利用,是对社会和人民的不负责任和铺张。
5
三、地方国债发行的可能性
1、国债发行的基础是巨额储蓄存款的存在
一国国民经济的进展离开了民众的乐观协作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尽量吸纳民间资本才能更好地利用资金,带动经济体内部的增长点。当前,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经超过了6万亿,若能允许地方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把这些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参与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当中,尤其是投入到具有关键意义、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重大改善的政府项目上时,就可以发挥特别乐观的作用。而且民众往往既有资金,又有参与社会管理、改善自身福利的热忱,所以利用国债吸取民间储蓄存款加速建设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不过这需要国家和中央政府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否则很简洁在资本市场中滋生更大的混乱。
2、国债发行的前提是地方已具备借款和还款的基本阅历
虽然我国《预算法》上严格限制地方政府发行国债,但事实上各级地方政府进行信用借款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地方国债发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