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1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不行忽视的篇章。1945年5月3日,远东军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据说当时日本政府激励本地青年参军的时候,并没有说明实情,导致有好多日本青年来到中国,看到打死杀戮的时候,导致了精神奔溃。我们应当理性的对待中日问题,对于主权问题,关于国家尊严的问题,肯定要看法强硬,但在其他的方面,肯定要敏捷处理。
《东京审判》观后感4
“争风吃醋”、“争权夺势”、“争名逐利”, 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争”好像是个贬义词。而以宽容忍让著名于世的中国人往往会“忍一时,一帆风顺;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愿一争。
但看了《东京审判》后,我认为那些都是无理的,影片刚开场,中国法官就为了开庭的一个小小座位与主判官争个不停,经过几番激烈的争辩,中国法官最终取得了成功。在这儿,他争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尊严,更是中国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
影片中,来自11个国家的法官与日本律师团绽开了激烈的争辩与周旋,最终以6比5的票数将7名战犯处以极刑。他们争的是中国无法挽回的损失;是300多万人民的冤魂;是中台上站稳脚跟的基础。
争,正义的力气才会壮大!
争,真相才能浮出水面!
争,真理才能抬起头,被世人接受!
“争”须要正确的基点,而日本人灭亡人性的行为造成中国陷入斗争阴影中,这就是真真实切的基点。“争”更须要恒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历时2年半,通过了818次的开庭审理,才最终定了战犯们的罪。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溢竞争的时代: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生活须要我们去竞争,时代更须要我们去竞争。“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送劲退千寻。”青春,在追求中闪光,在竞争中永恒。
《东京审判》观后感5
看完东京审判后,有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些画面也让我感受到了许多。
首先就是俗话说得弱国无外交,在影片的前半段是支配各国法官的的座位,我们中国被支配到第三的位置,就是说在美国和英国的位置后面,中国的法官没有同意,他觉得应当根据日本签订倒戈书的依次排座位,但是他的观点遭到反对,最终还是在中国法官以退出审判来作为抗拒的条件,中国才得到了应有的位置,想想假如不是当时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的弱小,我们怎么会虽有着战胜国的身份,却没有得到战胜国应有的待遇呢!假如当时中国的法官就这样认了第三的位置而把其次的'位置留给当时在二战中并没怎么
《东京审判》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