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摘 要】历史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问题,总结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规律。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相关教学方式做简要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摘 要】历史思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去看待问题,总结社会、历史的发展的规律。本文基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相关教学方式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辩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32-01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事物能动、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这是一种人类独有的高级认识性活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与形成更加能够体现在学生对于信息的自主加工和整合上,从而把握历史现象的发展规律。
一、灵活的课堂导入,提高思维积极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起始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有效地导入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兴趣,并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回忆旧知”“剖析问题”“巧设悬疑”“直观启动”等等。例如,在“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探索欲望。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纪录片《大国崛起》中的片段,然后提出问题:“在1500年后,世界上先后崛起了9个大国,它们相继地走上了工业文明的道路。而中国在1500-1840年之间正处在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将其称为‘近代前夜’,此时的中国在农耕文明的道路已然发展出了一个高峰,并且逐渐地产生了一些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变异模式,看似与工业文明有所联系,但最终中国在于西方工业文明的较量中还是落败了,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
在导入过程的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1、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导入,都需要考虑针对性,严格地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要素为依据,绝不能千篇一律。2、导入要力求精简,不宜拖沓,语言表达既要简明扼要,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二、合理运用史料,培养思维广阔性
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来源于史料,史料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项强有力的辅助工具。教师要尊重历史教学的逻辑与规则,既要利用好史料这一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良好载体,也要开辟多种途径来丰富学生的认知。
史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讲,教材中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他们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需要做的是合理选取史料,分析和挖掘史料,多尝试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史料的实效性,是否对学生历史阅读、获取信息、语言表达等能力有所提高,又是否对其历史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所锻炼。例如,历年的高考试题中就不乏有许多有趣且值得深入分析的史料。根据材料来探究学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女性解放问题之间的联系”,材料内容为:一个女孩在年幼时,其父就为她订了亲,但未婚夫不幸病故,父母便让她守寡。这个女孩在女校念过书,思想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故而对这种包办婚姻极为不满,于是便离家出走了,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焦大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