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为专业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拥有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的教师队伍,应站在家园共育的主导地位上,引领家园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家园共育工作创造一个开放、平等、信任、共享的教育平台,有效地实现家园互动,达成家园共育,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地发展。
高度重视家园共育工作
幼儿园要把家长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坚决抓好落实。要逐步建立健全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使家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如新生家长会、班级家长会、育儿讲座、家长开放目、家园天地等等。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家长端正和更新教育观念,让家长明白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另一方面,要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教师与家长在育儿方面既有共同目标,又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任务。同时,要向家长宣传早期教养知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开展家园共育专题研讨
即针对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幼儿园的家长观”“入园时的家园共育工作”“家长会中互动问题的选择”“与家长的交流艺术”“离异家庭的家园教育工作”等等。通过研讨,总结家园共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提高教师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能力。
如我们在“幼儿园家长观”研讨中引导教师明确:家长是平等的教育者和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用爱的情感对待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朋友、家人关系,要以家人的口气交流而避免用严肃的工作语言;教师需要积累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露给予家长必要的指导。
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形式
1.新生家长会。这是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始,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基本情况,了解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孩子入园家长需要做的一些准备与注意事项,使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并硬确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职责。
2.家长开放日。我园每学期两次全园向家长开放,各班级自由确定主题和活动内容。这样,家长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看到每个活动环节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有效地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及老师的信任。
3.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农业大学的农场、畜牧场和众多的实验室,为我园提供了丰富的园外观察实践的资源,在这些地方工作的家长为孩子们细心讲述有关种子、蔬菜、农作物、动物、无土栽培等知识。在医院工作的家长为我园的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还为我们开展了孤独症、多动症等特殊幼儿的咨询、教育工作。
4.家园共同为孩子记录成长足迹。《成长的足迹》由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记录,是幼儿园向家长传递教育要求、教育内容、评价标准、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家园联系本,使
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成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