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词两首如梦令pp新.ppt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4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词人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文词绝妙,鬼斧神尽:游兴得到充分满足。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
滩:河滩。
二读
(2)再读这首词,完成下面的填空。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__________可以看出。郊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__________可以看出。从词中__________可以看出词人玩得很高兴。
三读
要求:读词想画面,完成填空:
我读懂了《如梦令》这首词,整首词是围绕 来写的。从这首词中我读出了( )( )( )这样三幅画。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画面一:溪亭日暮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晖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画面二:藕花深处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才发现自身已处在一片荷花池的深处了。只见那荷叶________________ 。荷花更是 ______________。 在夕阳的余晖照射下,碧绿的荷叶和粉色的荷花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真是________ 。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画面三: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夕阳的余晖,娇美的荷花,争渡的船只,惊飞的鸥鹭……词人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美妙的流动的画面……请你用你的生花妙笔选择其中的一个画面写下来。
小练笔: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 可以看出来。郊游时间是 季,从词中 可以看出来。从“日暮”可以看出当时 ,词人因为 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人玩得很高兴,从词中 可以看出来。整首词表现了词人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地点:
溪亭
时间:
日暮
事件:
醉归
情节: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景致: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白鹭 晚霞
诗情
画意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总结提升
1. 读背《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2. 用第一人称改写《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1084~约115

词两首如梦令pp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4.07 MB
  • 时间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