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1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论语·子罕》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尊礼自己不喜爱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压给别人。在孔子老人家这句话的基础上我想在现代人,将其意思改为日:“已所欲,施于人”,就是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与他人,把自己喜爱的东西,送与他人,把自己的学问和才智,传授给他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可以确定的说没有!没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爱的东西让给别人呢?现在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社会多奇妙!我们现代的得修炼。
“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又有谁会真正想到和做到(吾日:“已所欲,施于人”)应当放下时且放下,你要宽容别人,“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实力去帮助那些须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赐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溢华蜜感。”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生活中不开心的事情,要忘却,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他还说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个人的生命(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 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当运用的地方。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懊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简单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只有志向而没有土地的人,是幻想主义者不是志向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而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一个只有志向而没有土地的人。现在的我是一个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我想以后还应当看看蓝色的天空。
听完后我在想:《论语》是道德与才智的凝聚,是谆谆教导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忙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才智,多一份凉爽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我要常读更深化的读,以理论指导我的行动。
老师读论语心得体会3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于我,就像是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于丹教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一个亲切而暖和的孔夫子,让本以为莫测高深的《论语》变得通俗易懂。每读一遍,总会有不同的感受。作为一名老师,更是受益匪浅。
一、老师的“仁恕”
“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气去帮助别人。对于老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切学生学业上的进步,学问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切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切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切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切他们各种实力的培育。爱学生就要本着同等的心态去敬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看法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苦恼与苦闷,确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敬重,那么他们将来也肯定会是一个充溢爱心,敬重他人的人。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