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1、外形评语
评语
描述
适用范围/通用性/形成原因
细嫩
芽叶细小,显毫柔嫩
多见于春茶期的小叶种咼档茶,也用于叶底
细紧
条索细,紧结完整。
上档条形绿茶
细长
紧细苗长
上档条形绿茶
紧结
茶叶卷铁多,水的pH值>7.
7
3、香气评语
评语
描述
适用范围/通用性/形成原因
嫩香
柔和、新鲜、优雅的毫茶香
多用于原料幼嫩、采摘精制的高档绿茶
清香
多毫的烘青型嫩茶特有的香气
多用于高档绿茶
板栗香
又称嫩栗香,似板栗的甜香
多见于制作中火攻恰到好处的咼档绿茶和及个别品种茶
季节香
在某一特定时期生产的茶叶具有的特
殊香气。如秋茶香
地域香
具有特殊地方风味的茶叶香气
如龙井独有的清香
高锐
香气高锐而浓郁
多用于高档茶
高长
香高持久
多用于高档茶
清咼
清纯而悦鼻
多见于杀青后,经快速干燥的咼档烘青和半烘半炒型绿茶
海藻香
具有海藻、苔菜类的味道
多见于日本产的咼档蒸青绿茶。也用于滋味
浓郁
香气咼锐,浓烈持久
香高
茶香浓郁
多用于高档茶
香短
香气保持时间短,很快消失
钝熟
香气、滋味熟闷,缺乏爽口感
多见于茶叶嫩度较好,但已失风受潮或存放时间过长、制茶技术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
高火香
似炒黄豆的香气
常见于干燥过程中温度偏高制成的茶叶。
8
纯正
香气正常、纯正
常用于中档茶(茶香既无突出优点、也无明显缺点
粗青气
粗老的青草味
多见于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也用于滋味
焦糖气
足火茶特有的糖香
多因干燥温度过高,茶叶内所含成分开始轻度焦化所致
粗老气
茶叶因粗老而表现的内质特征
多用于各类低档茶。也用于滋味
烟焦气
茶叶被灼烧但未完全炭化所产生的味

多见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释放出的烟焦气味在制茶时被吸收所致。也用于滋味
纯和
香气纯而正常,但不咼
火香
焦糖香
多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烘、炒温度偏高造成。山东一带认为稍有火香的绿茶香气好,而江、浙、沪地区则相反。
酸馊气
香气异味
腐烂变质茶叶发出的一种令人不快的酸味。
水闷气
沉闷沤熟的令人不快的气味
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闷堆不及时干燥等原因造成。也用于滋味
焦气/味
茶叶异味。鲜叶在咼温下快速失去水分
变焦时产生的异味
常见于炒干温度过高的绿茶。也用于滋味
生青
如青草的生腥气味
因制茶过程中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而产生。多见于夏秋季的粗老鲜叶用滚筒杀青机所致的绿茶。也用于滋味。
平和
香味不浓,但无粗老气味
多见于低档茶。也用于滋味
青气
成品茶带有青草或鲜叶的气息
多见于夏秋季杀青不透的下档绿茶
老火
焦糖香、味
常因茶叶在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使部分碳水化合物转化而产生。也用于滋味
足火香
茶叶香气中稍带焦糖香
常见于干燥温度较高的制品
9
陈闷
香气失鲜,不爽
常见于绿茶初制作业不及时或工序不当。如二青叶摊放时间过长
陈熟
香气或滋味不新鲜,叶底失去光泽
多见于制作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或保存方法不当的绿茶。也用于滋味
陈霉气
茶叶霉变而产生的气味
常见于含水率>10%、又处于适合霉菌生长的环境,在绿茶中出现陈霉气气味,为次品劣质茶。也用于滋味
陈气/味
香气或滋味不新鲜
多见于存放时间过长或失风受潮的茶叶。也用于滋味
钝熟
茶叶香气或滋味缺乏鲜爽感
多用于存放时间过长、失风受潮的绿茶。
10
11
4、滋味评语
评语
描述
适用范围/通用性/形成原因
茶味
冲泡后茶叶本身具有的滋味
常用于与其他物质拼合的茶叶审评
鲜爽
鲜美爽口,有活力
鲜醇
鲜爽甘醇
鲜浓
茶味新鲜浓爽
嫩爽
味浓嫩鲜爽口
浓爽
味浓而醇正
浓厚
茶味浓度和强度的合称
清爽
茶味浓淡适宜,柔和爽口
清淡
茶味清爽柔和
用于嫩度良好的烘青型绿茶
柔和
滋味温和
用于高档绿茶
醇厚
茶味厚实纯正
用于中、上档茶
醇正
味道醇正厚实
生味
因鲜叶内含物在制茶过程中转化不够而显生涩味
多见于杀青不透的绿茶
生涩
味道生青涩口
多见于夏秋季绿茶杀青不匀透,或花青素含量高的紫芽种鲜叶为原料的绿茶
浓涩
味道浓而涩口
多见于夏秋季生产的绿茶,或杀青不足及半生不熟的绿茶
12
粽叶味

绿茶常用感官审评术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