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重要师昌绪《光明日报》( 2011 年 10 月 24 日 13 版) 青年师昌绪 1951 年师昌绪在美国读博士期间的留影 1956 年在郑州与父、嫂及三个侄子(后排右一为师昌绪、右二为夫人郭蕴宜) 师昌绪学士学位照师昌绪院士编者按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 10月 13 日下午,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两院院士师昌绪,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 分别结合“试谈做人做事做学问”、“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培养优良学风做好博士论文”等话题, 与首都高校近 6000 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了交流。本报今日摘登师昌绪的讲话内容, 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我今年 91 岁,出生于河北省农村的一个大家庭,我家是四世同堂、诗书传家,全家有四十口人, 这培养了我勤劳、忍让的性格;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军阀混战、日寇入侵, 我立下“强国之志”,就是使中国强盛起来。这个强国之志一直鼓励我前进,至今不改。我怀着热烈的爱国热情读完中小学, 上大学, 大学读的是采矿冶金工程系, 主要是基于实业救国。 1948 年留学美国,转入冶金与材料。上世纪 50 年代初美国政府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作为积极分子,我经过艰苦斗争,于 1955 年回到新中国,那年我 35 岁。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科学院的有关领导对我说: 上海和沈阳任选一处, 哪个地方都有工作可做。因此, 我就选了当时生活艰苦的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从事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一干就是 30 年。涡轮叶片中的爱国情怀而今, 我虽年逾 90 , 仍在坚持上班。现仅就今年所获得“ 201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主要内容之一——“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研制与推广”为例, 来说明我是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 因为它是飞机动力的来源。而涡轮叶片是发动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它要求耐高温、高强度、长寿命,而且要抗疲劳、耐腐蚀、叶片一旦发生断裂, 往往造成机毁人亡,所以有人说“一代涡轮叶片决定一代航空发动机”。 1964 年我国自行设计的超音速歼击机问世,而合适的航空发动机却没有着落,当时航空部在沈阳召开了一个研讨会, 讨论航空发动机的方案, 大家一筹莫展。北京航空研究院负责材料与工艺的荣科总工程师大胆提出采用空心涡轮叶片, 以提高涡轮前温度 100 度。因为涡轮温度越高, 发动机的推力就越大, 但叶片材料受不了, 甚至接近熔点, 如果在叶片内部造成多孔的空心, 再通过空气冷却, 使表面温度下降, 就可以提高燃烧温度, 增加发动机的推力。但是空心叶片怎么做出来,便成为最大的难题。荣科总工程师知道金属所自 1959 年就开始铸造高温合金研究,并多次来所参观访问。于是,沈阳研讨会散会后那天晚上,他就到我家谈了他的想法,并提出“材料与航空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三结合的方案。我根本不懂什么空心叶片,也没有见过,当时只有美国有,而且处于高度保密。英国人试了多年, 因为铸造高温合金性能不稳定而裹足不前。出于爱国热情,我毅然把这项任务接受了下来。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金属所组织了上百人的科技队伍来从事这项工作,从合金的研
做人最重要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