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17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 ,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 ,我在这些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的收集说:“机长 ,请飞机开的速度不要超过声速 ,因为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 ,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 ,车突然刹车 ,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 ,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 ,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是很有趣的。
5、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所在 ,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 ,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积极地探索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其中物理小故事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是讲解有关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 ,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 ,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进行实验 ,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 ,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 ,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 ,一是炊英百科全书? ,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 ,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根底。〞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 ,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 ,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 ,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 ,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 ,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 ,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 ,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根底。法拉第的座右铭是:“像蜡烛那样为人照明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一生热爱真理 ,热爱人民 ,真诚质朴 ,作风严谨 ,他的思想品质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
4 / 17
6、在教学环节中 ,讲一个小故事可以缓解课堂压力 ,调节气氛。在讲电学时 ,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 ,什么是电源吗?〞学生答复道:“店主(电阻)就是商店的老板 ,店员(电源)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 ,曾一面牵牛上山 ,一面看书 ,到家后才觉察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 ,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 ,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 ,再三催促仍不出来 ,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 ,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 ,牛顿才想起这事 ,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 ,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轻松 ,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 ,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5 / 17
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 ,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 ,充满乐趣。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故事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了调味品和润滑剂的作用 ,使课堂更鲜活 ,更生动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把全体学生的心都带进了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 ,设法编写一些切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内容 ,但要了解学生 ,因人制宜进行编写 ,还要注意故事的生动形象 ,也要注意德育渗透。如在讲授?压强?一节内容时 ,引课的内容很多 ,但要是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时 ,为什么用扁担当滑板就不会不陷到深雪里?为什么用较大的板铺放在必经的沼泽草地上 ,就能顺利通过?作为引课材料更好 ,给学生一个悬念 ,使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地听完这一课 ,还能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不屈不挠的革命作风。物理课堂中的小故事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课堂情境的创新 ,表达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所以 ,我们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 ,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 ,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帮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 / 17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创设
初中物理教学的6个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