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马哲小论文读《哲学贫困》有感
--大二上马哲小论文
17年的芋头
——给或与我有同样感受的朋友
首先我要说明,这篇文章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哲学的贫困》一书。若 读者认为写得还不错,那是因受此书的启发。若读者认为写得糟糕,那纯 粹大二上马哲小论文读《哲学贫困》有感
--大二上马哲小论文
17年的芋头
——给或与我有同样感受的朋友
首先我要说明,这篇文章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哲学的贫困》一书。若 读者认为写得还不错,那是因受此书的启发。若读者认为写得糟糕,那纯 粹是我笔力不足、见识不够。《哲学的贫困》是一本伟大的著作。马克思 以此书批判了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一书。虽然书名饱含对蒲鲁东的学 说的讽刺,这本书却并非是情感的宣泄,而是针锋相对地指出了蒲鲁东经 济学说中缺漏之处,并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多方 面内容。这其中有对小资产者局限性的批判,有对古典经济学家学说的评 述,有对社会阶级与生产力关系的深刻认识,有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独到理 解,有对世界无产者发出的热烈号召。马克思思想之博大深刻,非此短短 数语所能言尽。马克思韦伯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连篇累牍地谈论直觉 体知只不过掩饰了自己对对象毫无洞见。我仍斗胆以单薄之笔力写下这篇 小文,暴露我的无知与见识短浅。只愿不会冒犯了马克思的著作。
《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阐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与蒲鲁东的 辩证法"两相对比,批评了 “蒲鲁东"对辩证法的错误应用。读完其中马克 思关于辩证法的论述,我发现,我也许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辩证法。
今年暑假,看了刘慈欣的《三体》。终究是我内心不够强大,看完之 后陷入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状态。世界很大,宇宙更大,我之存在,曾不能 沧海之一粟。我对于人类,不过七十亿分之一,存在与否,对人类这一种 族而言,并无差别。人类之于宇宙,不过是无穷星系、无穷行星、无穷生
命之中一个小小物种,存在与否,对于浩渺的宇宙而言,并无差别。在人
类的小社会里呆久后,突然意识中的世界被无限放大。而自己无限缩小。
好像支持着我存在的支柱一下子坍塌了,我感到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是
已经存在了,便又只好这么活着。像一小船漂在茫茫大海上,我漂在在尘
世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漂着,不知道要漂向哪,就这么漂着。这种状态
持续了很久。但我知道,在我之前,这种状态,必有人曾经历过。
Thereisnonewthingunderthesun.
后来这种状态似乎演化成了一种对自我、对人类现有文明的一种粗暴
而愚蠢的否定。在当时的我看来,人类所作的 . 一切都是徒劳,尤其是哲
学和社会科学。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人类文明太过渺小,在人类文明
之外,还有数不清的超智慧生命体,他们眼中的我们,就像蝼蚁一样。且
万事万物,包括宇宙,皆有终归于寂之日,我们现在所作的一切,都是在
灭失之前的徒劳挣扎。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看来社会科学和哲学都是人
类自己对自己的反观,以我之眼观世界,物物皆着我之色彩。不管学者们
再怎么坚持用客观的方法分析人类自己、分析社会,最后得出的仍是经过
人们意识加工的结论,换句话说,我们活在我们用自己的意识架构出的世
界里。这些否定、这些解释很难说是不愚蠢的。我将自己带进一种虚无的
状态,作茧自缚,忘记了根本之所在:我之所以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大二上马哲小论文--读《哲学贫困》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