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拔火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拔罐法一、概述: 拔罐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 利用燃烧热力、抽气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 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皮肤上或应拔部位体表, 造成局部皮肤充血、淤血的一种技术操作。通过产生刺激来调节机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二、罐的种类:玻璃罐、陶罐、竹管、负压吸引罐。三、拔罐时常用的点火方法: 闪火法: 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 在罐壁中心绕一圈后立即退出, 迅速将罐扣放在需拔的部位, 禁在罐口进行操作。投火法: 将酒精球或纸片然投入罐内, 迅速将罐扣在需拔部位, 切勿垂直叩罐, 应侧方向拔罐贴棉法:将酒精棉球贴在罐壁内中部,点燃后迅速扣在需拔部位皮肤上。四、拔罐方法: 留罐法: 又称坐罐法。走罐法: 又称推罐法、飞罐法闪罐法留针拔罐法刺血拔罐法又称刺络拔罐法五、使用范围:拔罐法在临床护理中常用于外感、胸胁苦闷、咳嗽气喘、腕腹胀满、腹痛泄泻以及疮疡将溃或已溃脓毒不泄的外科疾患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六、禁忌: 高热抽搐、癫狂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水肿、过敏、溃疡、肿瘤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及乳头部均不宜拔罐。七、目标: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八、告知: 1.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 2. 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 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3. 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九、拔罐法操作 1.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信息 2. 评估患者: 1 )主要症状 2 )临床表现 3 )既往史过敏史 4 )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 5 )女性患者经期情况 3. 洗手、戴口罩 4. 物品准备: 包括玻璃罐,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95% 酒精棉球, 磨口瓶, 打火机, 止血钳,棉签,无菌纱布,快速消毒剂,治疗盘 5. 拔罐操作: 1 )再次核对医嘱及患者基本信息 2 )暴露并确认拔罐部位,保持患者舒适体位,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3 )挤出酒精棉球中的多余酒精,防止烫伤患者。用止血钳夹住 95% 酒精棉球点燃, 用一手持火罐, 另一手持燃有 95% 酒精棉球的止血钳。迅速深入罐内中下端, 使罐内形成负压立即退出, 迅速将罐叩放在需拔部位穴位上, 检查吸附是否牢固注意防止火罐脱落。 4 )洗手,记录时间 5 )拔罐过程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罐口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紫红色为度,若出现疼痛不能耐受应及时起罐。 6) 15 分钟后起罐,起罐应一手扶住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起罐后可用无菌敷料轻轻擦干局部皮肤。 7 )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 8 )整理用物:护士操作完毕,整理用物。 9) 洗手,做好记录三、注意事项 1. 根据所拔部位选择舒适体位并能持久,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时盖好衣被。 2. 拔罐时要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凡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的部位不适宜拔罐,皮肤有水肿、溃疡、肿瘤、大血管处、孕妇腰腹部及乳头部、高热抽搐的病人不宜拔罐。 3. 拔罐时应根据所拔部位面积的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严格检查罐口是否平滑、无裂纹。 4.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

拔火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17-06-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