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 为提高城乡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及文化教育事业带来的冲论文联盟, 特别是面对 WTO 的教育服务条款和公正、自由、竞争和开放的基本原则对全球人力资源的利用与配置所带来对人才需求的挑战和生源质量的变化, 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提出新的要求。一、对中等职业教育内涵的理解中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中中等一词的含义一般理解为中等文化基础教育,具体为高中阶段文化基础教育( 《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育部教职成[ 2000 ]2 号文件); 也有人认为中等二字含义意指中职教育培养中级专门人才, 比如, 以往的中专以技术员级的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但是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以及社会教育的发展, 专门人才的水平等级已在本类人才内部区别(如 2 会计中的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中的助工、工程师、高工等) 。现实中,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已将初级技术水平的工作人员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 加之多数企事业单位也不再将中专毕业生直接录用到技术员岗位, 因而中职教育培养中级专门人才的看法已不被普遍接受。为了进一步认识中职教育内涵,我们有必要比较相关的概念属性。首先是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区别。职业技术培训一般内容单一, 着眼于专门职业技术知识的介绍和专门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而中职教育从属于教育, 它不仅介绍职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而且注重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 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教职成[ 2000 ]1 号文件), 可见相对于职业技术培训来说, 中职教育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它着眼于人在职业活动方面全面素质的提高, 换句话说, 如果只是单纯的技能学习, 而忽视应有的认识和情感, 则中等教育与职业培训就无差别, 同时也抹杀了职业教育的功能。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遍教育相比,前者是一种依赖性强 3 和变化周期短, 与社会经济发展更为密切的教育, 而后者则是相对独立,且较为稳定的教育。纵观职业教育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 劳动市场晴雨表的影响和科学技术的助推器功能, 在职业教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就其两者教育功能而言, 普通教育着重于全面的发展, 而职业教育则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不可否认, 全面的发展包含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活的能力培养, 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发展也需要普通教育的基础。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 所以在中职教育中, 强调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已属必然, 若职业教育学生不具备高中阶段基础教育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则应有的技能教育和专业课学习难以推进。由上分析可见, 中等职业教育应具有双重性教育宗旨。其一是初等职业技术水平, 以帮助人取得职业入行或上岗资格; 其二是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 它的基本内涵是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的包括理想、情操、人格、文明在内的精神品质; 具体讲, 就是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 具备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它属于一种通识性基础教育, 是为学好专业服务的, 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继续教育学习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包括为升学做准备,确保其持续发展的可能。这与国际上对职业教育内涵的共识 4 (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练或培训, 而是完整地包括职业教育的认识、情感和技能)是相一致的。对中职教育内涵的理解关系到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位置的准确定位, 而对中职教育的准确定位, 最终还有待落实在对其培训目标的重新认识和准确定位上。培养目标问题是中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它规定着中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如果目标不明就容易引起教学工作的混乱和无序; 要对它作出准确的定位, 我们仍需要结合对当前中职教育的培养对象状况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分析。二、当前中职学校生源及社会需求变化对培养目标的影响对中职教育培养对象的进出状况分析,将有助于加深对其培养目标的认识和定位。无疑,与以往的中专学校招生状况相比,现在的中职学校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中专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 年龄在 18 周岁以上,当然也招收部分优秀的初中毕业生, 但学制要延长, 以助其完成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这反映了以往的生源个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