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
一、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1、文化政策和教育学的关系
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其文化政策比较民主。蔡元培区分了教育与政治,但未割舍两者的关系,并推动了当时的学术自由风气。在教育救国理论出现后,受杜威“教育无目的”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
一、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
1、文化政策和教育学的关系
民国政府成立之初,其文化政策比较民主。蔡元培区分了教育与政治,但未割舍两者的关系,并推动了当时的学术自由风气。在教育救国理论出现后,受杜威“教育无目的”等实用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为教育而教育”的学术思潮开始出现,成为了教育和教育学相对独立的开端。但从实际来看,意识形态对教育学发展依然具有很大影响。
2、意识形态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教育学解放后,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思维方式的简单化促使学科建设带有教条意味,其后果是直接抛弃了解放前我国教育学的发展成果,并对西方国家的教育学成果进行批判。此外,还出现了“向苏联引进”的全面转向,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再次开启了“重启”模式。
3、新时期的教育学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教育学开始反思发展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地位,教育学出现“新生”的希望。于文认为教育与上层建筑不可划等号,此观点引发了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大讨论,此讨论的开展,促使很多教育学学者抛弃了简单演绎的模式,逐渐采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果论推导演绎教育学结构。
二、中国教育学发展的中外问题
1、教育学初建的“中断”和“引进”
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国外教育学理论时,缺乏基础的学科理论根基,它是为了解师范办学的燃眉之急,在引进之初,便采用了完全中断、全盘引进的模式,将国外教育学理论直接引进,并应用在实践中。此外,我国教育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引进国外教育学时,逐渐形成了翻译、评述、编撰等多种消化吸收的“中国范式”,吸收对象在发展中不断更替、循环,但国人依然将其看做是教育学的“发展”。
2、教育学中国化的实践历经波折
上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反思对美国的学习。随着教育学中国化问题的不断深入,其认识也更加深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进的国外方法没有效果,并不会对其全盘否定,而是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剖析本国教育学的发展需要;二是提出了研究中国教育学问题、促使我国教育中国化的观点。
3、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进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学学科得到了很大发展。教育学研究视野有所扩大。随着教育学基础学科的发展,教育学新领域也得到了不断开拓,教育改革问题也得到了关注。教育学研究进一步深化。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有明显变化,其基本理论得到了新的认识,分支学科和研究也得到了细化,研究方法和实践运用也有很大提高。此外,从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分析,也可以清楚看到我国教育学的进一步深化。教育学学科的自我意识显著加强,其发展

学科性质教育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