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观察 感悟哲理
摘 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发现,有很多的事物或现象都蕴含非常深刻的哲理,引起人的丰富联想以及带给其有益的启迪;通常这些蕴含哲理性的事物或现象都会将其中的哲理隐藏起来,不能仔细观察和感悟生活的人,是很难,站在不同角度理解便给其赋予各种各样的含义:反面:正是因为孤傲的性格,所以连叶子都抛弃了它。正面:“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在告诉后人要像梅花一样大度且乐观,不求赞扬地默默付出,以及即便受到摧残迫害,也不改其高洁品性。通过以上理解,学生就会发现,对于同样的事物,常规性的理解总是普普通通并无特色的,假如可以站在不同角度看待和思考,便会得到更加深刻且新颖的认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完成理解演绎。
(二) 打开生活通道
这里所说的打开生活通道,其实就是让学生积极联系实际生活,积累更多写作素材。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言的一样:“問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有灵动的美丽都离不开活水的灌溉,如此一来才能展现其出类拔萃的姿容。现实世界的生动和鲜活,恰如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方沃土,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的催化剂,可以将其称之为“创造的源泉”。很多学生都反映自己在写作时会存在词穷、缺少写作素材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或名言警句并进行感悟,或让学生针对特定的材料,展开多角度分析研究,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采风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如校园内举办的大型庆典、校内艺术节、升旗仪式、社团活动、竞技比赛、随堂测验、时事热点、春游等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众多灵感和素材。还有些语文教师会在班级内部设立“美文赏析”“小组长感悟”等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活动契机,给自身写作挖掘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与此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和写作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做生活当中的“有心人”,通过认真观察生活,精准掌握事物或现象特征,观察越细致,细节的描写就越生动,创造出的文字也会更容易引发他人的情感共鸣。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学情,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思考、观察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感悟生活哲理、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经过日积月累以后,学生的感悟能力会得到大幅度增强,最终创造出富有深度、能打动他人的文字作品。 (三) 以小见大,让作文闪耀哲理思辨的光辉
古语有云:“窥一斑而知全豹。”以小见大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使用思辨、长远的目光审视人生和社会生活,将观点和概念等放到更加广阔的层面进行拓展,站在哲学、现实、历史的角度看问题。
如作文题:老白是一位巡守员,不分昼夜维护着深山铁路的安全,每当有火车经过时,不管他在做什么都会停下来向火车敬礼,用尽职尽责表达对岗位深沉的爱。
例文:“日复一日在荒山野岭顶风冒雨进行巡视的老白,就是一个普通人,可他身上自带一种高贵,一种不需要证明的高贵。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简单,是一份非常神圣的工作,因为铁路安全关系着千万乘客的人身安全。通过他的敬礼不仅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还彰显出自身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再平凡的工作,只要投入真心,都会取得
注重观察 感悟哲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