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艺术与音乐生态课堂
一、口传心授式的“堂会”教学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氛围
音乐是一门流动的艺术,56个民族的民间音乐更是一门“生态”的艺术。民间音乐艺术进课堂应该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以特别的行为模式来完成。口传心授是传统音乐传承的民间音乐艺术与音乐生态课堂
一、口传心授式的“堂会”教学营造自然和谐的生态氛围
音乐是一门流动的艺术,56个民族的民间音乐更是一门“生态”的艺术。民间音乐艺术进课堂应该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以特别的行为模式来完成。口传心授是传统音乐传承的自然方式,今天“现代化”了的课堂尽管有很多理论要总结,可还真离不开从教师心灵感悟及由于感悟而口口教传之“感于物而动”。
二、身份交互为师生赢得自然和谐的朋友关系
生态课堂不去雕琢适应教育的学生,而去探索适应学生的教育。就像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使学生自主发展,主动进步,实现自我期望,极力倡导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功之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一张讲台将教师和学生“楚汉”相割,教师与学生身份有别。可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不过把自己年长的心得体会及感悟以理性的方式传达给学生,在某些方面则可以求教于学生,如各地民歌、说唱、戏曲中的方言字、音诵读及各地的民情风俗,来自各地的学生最有发言权,师生的“身份”此时可以进行交互调换一一在“人本”这个“生态”观中,身份的固守可以从课堂发生游离。“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这样的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师生一起“协奏”,他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生态的课堂让孩子不断地做他们的思维体操,生态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最好的结果吗?
三、动静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展示平台
随着社会的高度进化,人们的分工愈发精细,单单音乐就有很多子学科。当我们静静地坐着品赏教材和音像中的民族音乐魅力时,能否也歌、舞、乐一体,走出讲台和课桌椅的局限,随乐起舞,歌舞“升平”,把教室当“现场”,权当到“生态”环境中去潇洒一回?而不是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直地听,这样的课谁都会
民间音乐艺术与音乐生态课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