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感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讲了我们应当如何去适应人生的新阶段,即大学生活。我认为这一节编排的很好,通过讲述大学与中学比较的学习,生活,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对自己为何不适应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令刚入学还不熟悉环境的同学们心理得到缓冲。随后具体讲了如何克服种种不适应,渐渐融入大学新生活的方法,有递进感觉,编排合理。同时在讲我们应当勤奋时候,引用了韩愈的名句,值得鉴赏引人深思。
第二节讲的是我们肩负的历史新使命。这一节我认为写得过于笼统了。虽然是由我们的使命写起,但渐渐地使命就被缩小到了历史使命,使人觉得略有不妥。层次很好,由个人上升到了国家,清晰明了。
第三节是教我们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课,关于理论的学习往往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这是我们想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最根本理论。这节课以理论为主,所以可能较为枯燥。应加入点具体东西。例如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践行党员的先进性,如何践行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理论的实际意义。
第四节讲的是“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我认为这节课安排的位置并不合理。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时我们往往不了解应如何进行有效率且较为正确的学习,我们迫切地需要这节课来帮助我们适应新的课程。故我认为这节课应该提到前边讲。其中的学习思考部分出得非常好,讨论的内容是我们所关注的,而且内容也是从文中可以领悟出的,使同学们可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故我认为应多出此类题型加深同学们对课题的理解。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其中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这节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理论为主,高中时候作为理科生,我们政治课的基础较为薄弱,理论知识一多有时候就难以理解了,故认为第一部分的内容出得过难。第二部分相比之下就较易理解了,语言通俗并且解释详细,编排的较好。
第二节的题目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信仰为引入,继而阐述了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层次清晰且有条理。
第三节是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我认为这个题目设计的不太合理。同一章节里前两节的内容题目主要以理论名称为主,最后一部分却使用了比喻,显得略微突兀。但是这节课的内容非常精彩,引用了许多名家言论为标题,内容丰满而且文字优美,不仅对思想的深化有益处,同时也可以给同学们文学的欣赏。其中对于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阐述清晰,引人深思。
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总体而言,我认为这一章和下一章的位置安排的有点不妥,远大理想中应当包含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单提出来有强调意义,但是结构上就显得较为空泛,故认为应并入上个章节。
第一节内容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了解了传统我们才能有更新的进步,所以第一节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具有奠基的意义。就内容而言,我认为比较理论化,很难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大家都喜欢有情节的章节,所以应适当加入英雄先辈的光荣事迹。例如他们是怎样爱国的,以何种行动表现了他们对祖国的爱与憧憬,
再由此加深议论我们应当如何以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使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得到延伸。在此有实际例子更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第二节课的题目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从时间上讲,与第一节有了非常合理的过渡,故我认为设置的非常好。其中的一个部分是,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其中引用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光荣事迹。这个例子我认为使用的非常恰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同时钱学森先生的事迹我们也较为清楚,只是现在钱老已逝,此例子应做个最终修改。
第三节讲的是做忠诚的爱国者,这节是很有必要的,从理论上升到了如何以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爱国心。但是内容写得过于空洞,没有联系到我们身为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应最后落实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以自身行动践行对祖国的真挚爱意,以及成为一名合格忠诚的爱国者。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一部分是世界观和人生观。书中写道:“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此处重点是人生观,所以世界观的内容应当略略地带过,而不应该放在小标题中。此段中引用的马克思的话使我们对人的本质有了初步的正确了解,放置地合理又有解释意义。后边部分中简述的我们应当怎样做,即
“人生应当……”,之后又从反面,即“反对……”论证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具体行动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第二节的题目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我个人认为这一课的位置安排的有点奇怪。上节课的最后已经讲到了我们应如何以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轨迹,此处又重复讲到类似内容了,有点重复的感觉。应当提到上节课,组成一节或者将上节课的实际行动指导方法安排到这里组成新的一节整体的课。
第三节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这节课的内容是非常实际的,
思修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