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语文教育历史悠久,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怎样让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本节课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上天的蚂蚁》教学反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语文教育历史悠久, 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怎样让传统教学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优势互补,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本节课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给学生留足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活动, 才能使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学到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没有设计烦琐的问题, 而是抓住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描写巨人和小蚂蚁对 “上天” 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的句子,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悟、演,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情境中品读
古人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是传统教学的精髓,是学
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学生感悟文本的桥梁。一篇文章内含的情感、思想、意境
真正由作者 “移情”至小读者, 靠讲解、分析,靠老师的告诉, 即使学生接受了,
充其量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体验、情感的共
鸣、思想的升华。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就得靠反复吟诵、入情入境、自读自悟,
从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无论采用的方法如何,实践证明,课文是读懂的,只有让学生读出味来了,好的教学效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因此,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的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 突出上天的难; 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巨人, 在表演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 最后默读课文 8—— 13 自然段,勾出蚂蚁说的话,反复读,边读边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蚂蚁,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读出蚂蚁的自信、坚持不懈。同时,设计了多种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
上天的蚂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